以熊胆制品为主业的归真堂要上市,激起了又一轮声势浩大的反对熊胆入药的名人与公众请愿运动,无一例外,他们的旗帜是,要尊重动物伦理!
但是,迄今我还没有看到过有谁真正地阐述过这里面的动物伦理学,而只是看到一片空泛的“尊重生命”之类的高调。
事实是,这里面的动物伦理学非常简单:
1,人类,作为地球生态圈里的最高级物种,应该合理与节制地利用其它物种的生命体,合理与节制的底线原则是,不得影响生态平衡,其原因,于人类仍然是自私的,因为维持乃至发展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多样性,于作为一个物种的人类具有最大的利益。
2,人类之利用其它物种的生命体,是出于多个不同的需求层次:最基本的层次,是作为人类的基本食物,其匮乏会导致人类的饥饿;其次的层次,是作为人类的药物,其匮乏会导致人类的痛苦;再其次,是作为一般的可替代消费品,例如用于满足口腹之欲的狗肉;最次者,是用于奢侈品。
针对这些不同的需求层次,人类应该制定不同的合理利用标准:对于基本食物,一方面是加强生产,另一方面,也需要在生产的极限下考虑自身人口的计划性;对于用于药物者,鉴于其需求量,一般通过加强生产,是可以做到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对于可替代消费品,则需要在需求与替代物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按照此平衡的要求,人类有必要做出一定的节制;对于奢侈品,鉴于这类物种总是数量稀少者,所以人类应该做到完全的节制甚至禁制,以维护生态的多样性。
熊,并非珍稀物种,其胆汁作为药物,是可以采取生产的形态,以用于给人类减少痛苦,其属于上述的第二层次的需求。而目前国人针对熊胆入药问题的反对立场,则是混淆了上述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需求,这种混淆之所以发生,乃是因为不懂得这其中的动物伦理学学理,更是因为不懂得熊胆天然产物与人工合成熊胆类药物之间的药学差别,这一无知的背景,就是浅科普环境下对于中医与科学的无知,归根结底,这是一公众的科学素养问题。
从上个世纪初五四运动召唤赛先生开始,公众的科学素养问题一直依赖公共教育体系和公共知识当中的科普来解决。但,公共教育体系一不能提供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二不能提供足以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研究的科学能力,所以,与其说公共教育体系养成了公众的科学素养,不如说,仅仅只是告诫公众,要信仰科学;至于公共知识当中的科普,常常忽略了科学传播的一个原则,即,科学的最有价值的传播者,只能是科学的有成就的独立研究者,反之,一些所谓的科学逃兵也好科学毕业生也好,都不足以做到有价值的科学传播。所以可笑的现实常常是,正是这些所谓的科学逃兵与科学毕业生,构成了科普的主要从事者。
这样一个状况的结局,就是公众的科学素养,自从五四运动以来,并未有实质的提高。
那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怎么期望公众对于熊胆是否可以采用人工合成物替代,具有明智的看法呢?
如果,再有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公众的这一无知,滥用动物伦理的旗帜,结果,就是目前中国主流媒体所能看到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