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yijun"]还是继续解释下后面这句,其他的另外开贴吧。
[b]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b]
[color=#0000BF]后,与后同,后放此。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color]
知止,知道所当止之地,所当止之地为何?至善之所在,至善,事理的极致纯粹之境,朱子所谓“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知所当止,不作为也。有定,有定见,有明晰的向道之心,然后,必然入于静。一般人只知道打坐求静,须不知常常是缘木求鱼,就是因为没有知止,没有断灭作为之心,也就无定,无静。
静而后能安,就由高等精神层面,进入了生理层面,安而后能虑,就是佛家所谓定而生慧,虑而后能得。此得,有得于智慧,亦可得于作为。正所谓行止尽得其宜。[/quote]
谢谢Yijun的说明
不做其他扩散的讨论,比如,这个理解跟朱熹的理解有多少差异。
还是关心这个讨论的核心问题,不作为是什么意思。
按照Yijun的说明,知止是不作为,而知止,Yijun在本帖说明了,就是了解目标是什么。“知道所当止之地,所当止之地为何?至善之所在”
我认为知止的意思,至少Yijun逐步说明了,至少大家明白这不是我们日常所普通理解的“不作为”,大家可以参照讨论。
我认为这个讨论至少把一些概念说清晰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和判断这些观念,这也算达到了我的目的。
后面的讨论就不参与了,真的让Yijun删帖就不好了,毕竟这个帖,都是大家的思想和时间的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