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yijun 在 29 Mar 2011, 10:54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其实是对一个现象的描述,就好象,你看,那头豹子,伏下了身,又昂起了头。这样一句描述,既没有告诉你,那头豹子,为什么伏下了身又昂起了头;也没有告诉你,那头豹子,是怎样伏下了身又昂起了头。
所以,单纯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实根本没有告诉你任何具体的做法,如何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更没告诉你,为何要如此。
那么,为何要如此呢?
因为,有所住,你的任何有所住,都是些什么呢?高一境界的人说,都是些沾染和虚妄。那么,你是否诚实地感觉到了,你的那些有所住,都是虚妄呢?
显然,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没有这个感觉,因为,我们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安于庸常的生活基本状态的。仅仅,仅仅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开始变得不安,变得难以忍受自己的状态,也仅仅在这些时候,我们才有感觉,感觉到自己状态的虚妄。
何谓诚实?就是只有当你真实感受到一样东西,才说这样东西时,才是诚实的。
否则,当你并未感受到自己的虚妄,而滔滔不绝地述说有关虚妄的事情,就不是诚实的。
所以,仅仅,也仅仅在你感受到自己的虚妄之时,你才能明白,为何要摆脱虚妄;而当你试图摆脱一切虚妄,你才能明白,为何要“无所住”。
然后,如何做到呢?
还是那个字,诚实。当且仅当,你能够区分自己当下状态的虚妄与踏实了,你自然的选择,就是做到了,无所住,并进一步,生其心。
当然,无所住,只是一个暂态;而生其心,才是一个稳态。
回到你最初的问题:在对立的二元价值选择中,我们该当如何?
我们该当去辨识自己的虚妄,在任何的价值选择场景里。
这个辨识的过程,正是智慧本身的发生:善恶、美丑、...我们每一个选择与坚持里面,其理由何在?其根基何在?是否混杂了其他欲望与目的?是否在那坚持里面也给自己留下了退路与后门?...每一个选择,都是我们智慧的大课题,都是我们不得不修炼的题目。什么是修行?完成这些课题,才叫修行,而不是什么打七的课程,什么内观的课程,什么戒持的课程,。。。那都是你的衣服,而不是你自己。
当你修完这些课程,你就对所有人生可能遇到的价值观,才有了更深的洞察,才有了基于这更深的洞察,而生发的更深的选择。而这所谓更深的选择,是如此的选择,以至于,当别人问你,美或丑,你选择哪个?你竟然无言以对,而只是在内心,早已有真实而坚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