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语汇里,感性和理性,是一相对的范畴,那么,我们对它们的定义,就得从这个相对性出发。
感性与理性的差别,是在人的处理程序之不同环节上。感性,是人与对象的交互作用之第一步输出,理性,则是在感性的基础上,人若籍由其更多的认知能力,做进一步的处理,则输出为理性。所以,这两者表示的相对性,是指我们的认知加工程度,一个相对少,一个相对多。这也就说明了,对于任何一个人,他可以很多情形下缺乏理性,但是,任何情形下,他都会有感性。
所以,感性,不仅仅是“我们被对象作用”,而是我们与对象的交互作用;感性,也未必是“获得表象”,确切地说,是获得原料。
至于直观,则并非感性的真子集,而是涵括了感性与理性,用于描述一种特定类型的完整的认知程序,在这个程序里面,感性与理性不需要分离相对起来,而是成为一个单独而完整的认知程序。
直接而简单地回答下你那一串问题,原本我是要在这个系列的文章里面尽可能细致地讨论这些问题的,不过也不妨先在这里给出我的答案。
爱,是如何发生的?
爱就是随着人类精神的演进,而从一些生理基础,发生而来的,一个精神范畴。
关于爱的分类?
在这个演进的进程中,爱的内涵不断嬗变,每个嬗变的阶段,都能成立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爱的类型。
在普遍的人群场景里扫视爱与针对一个孤独的个体而凝视这一单独的爱,有何区别?
不同的情景,当然有区别。
爱具有先天赋予的特质吗,也就是说,它是否具有先验的色彩?
当然具有先验的内涵,一方面,是具有生理基础的,另一方面,是人类精神内秉的。
如何在道德范畴里审视爱的含义?
爱,是道德里的一个高级范畴。
时间,籍由作用人的精神演化,最后,会给爱带来怎样的琢蚀?
这个问题,毋宁说是,人类精神的演化,有何前景。
爱对于人有何成就?
既然爱是人类的高等精神范畴,当然是属于人之所谓成就的一个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