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db/dbal.php on line 110: Undefined array key "cached"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db/dbal.php on line 111: Undefined array key "normal"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db/dbal.php on line 112: Undefined array key "total"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session.php on line 885: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session.php on line 885: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session.php on line 885: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3393: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3395: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3396: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3397: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长途大巴 • 阅读主题 - 【读书会】《金刚经》

【读书会】《金刚经》

【读书会】《金刚经》

帖子yijun 在 02 Mar 2007, 03:23

缘起
见到有人谈到读什么佛经合适,对于精神强健的现代人,我个人推荐,不妨读《金刚经》。

版本
下面使用的是大正大藏本,先做标点,再做诠释。
yijun
Site Admin
 
帖子: 4448
加入: 10 Feb 2007, 02:16
地区: 北京

Re: [读书会]《金刚经》

帖子摇凝 在 02 Mar 2007, 09:48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 天竺三藏 鳩摩羅什 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 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u]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u]。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b]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b]。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非菩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u]色布施[/u],不住[u]聲、香、味、觸、法布施[/u]。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u]相布施[/u],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b]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b]。”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u]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u]。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u]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u]”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b]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b]”

“須菩提,於意云何?[u]須陀洹[/u]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u]斯陀含[/u]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即)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自/幸)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受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受(/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5]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相。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
“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真言

那謨婆伽跋帝 鉢喇壞 波羅弭多曳 唵伊利底 伊室利 輸盧馱 毘舍耶 毘舍耶 莎婆訶
Last edited by yijun on 08 Aug 2007, 00:17, edited 6 times in total.
原因: 改进版本,加以标点。
摇凝
 
帖子: 203
加入: 23 Feb 2007, 19:23

Re: [读书会]《金刚经》

帖子yijun 在 06 Mar 2007, 01:35

[b]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b]
这就是金刚经出发的问题,换成我们的说法,就是:
此刻,我们应该是怎样的?但又没能做到这样子,则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这样子,也即如何降伏自心?

一部至高的经书,就是这么一个朴素的、现在的、实作的问题,而不是 非己的、非此刻的、非体的叙说。
yijun
Site Admin
 
帖子: 4448
加入: 10 Feb 2007, 02:16
地区: 北京

Re: 【读书会】《金刚经》

帖子蓝火雪鹰 在 10 May 2007, 00:39

读经书要根据个人的性格和修为来读。目的是调整人的行为和心态,让一切生命的"神"与自然界芸芸众生的循环融为一体, 让个人的思维化为“空”。即与控制自然界的规律的能量一致。

活佛推荐我读的是大悲咒和文殊菩萨咒。老实说:我很没耐心读~~~这也就大概为什么他是活佛,而我是凡夫俗子。呵呵~~~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有缺陷的。不能看破一切的纷纷绕绕,不能跳出红尘。跳出去的……皆为佛。人在世间是修行~人间也是所谓的炼狱~~~至于如何修自己这份德行,就全在个人。也许有一天,当一切悲喜都无所谓的时候,我才能参透红尘的可笑与幼稚。现在,虽然能够感受到那些皆为虚幻之物,却还是难免深陷其中。自己所谓的洒脱,也不过是自己故作轻松和不在意般的做作以求得心理平衡的方式。如果真能看透,洒脱与否又有什么区别呢?呵呵~~~

想来人也总是眼高于手的(眼镜长得本来就比手高),想道理总是要比实际去经历来得容易。理解了道理,不等于能做到。。。所以……人也就是在不完善中自我寻找完善,却又往往走了极端创造新的不完善,逃不出这欲望的网。有求有欲……变已坠入这混沌的炼狱。求善求恶,都已是走向欲望的深渊。

用人的思维去理解佛~~~也不过是看到表象~~~当能用佛的思维去理解佛~也就成为了佛。

所以,一部经书,很多的“禅”……不同的人看,领会不同的“悟”。所谓的“悟性”,是人到底能发掘多少的潜力去让自己用接近佛的角度去看到这些“禅”

我还是个凡人~~~所以写这些东西~~~哈哈~~~
蓝火雪鹰
 
帖子: 196
加入: 21 Apr 2007, 22:21

Re: 【读书会】《金刚经》

帖子yijun 在 21 Jun 2007, 18:01

下午上班空闲时间,把上面摇凝发的金刚经给大体标点了一下,还得细推敲,但基本可读了。
接下来,做诠释。该经力度甚为刚烈,读者自会。
yijun
Site Admin
 
帖子: 4448
加入: 10 Feb 2007, 02:16
地区: 北京

Re: 【读书会】《金刚经》

帖子yijun 在 23 Jun 2007, 22:57

[size=150][b]老佛与小须的一段对话[/b][/size]

[color=#000080]话说在某个时间和地点,在老佛与小须之间有过一段对话,这段对话被记录了下来,并形成了一本书,流传下来。[/color]这个历史的梗概很重要,因为,我们即将知道,那段对话涉及到一些在我们阅读时,就应该会发生的,一些于我们的人生极端重要的事情,而当那些事情在发生时,极端地需要我们清醒认识到,我们是如何通过阅读那段历史上的对话,而触发[b]那些即将发生在我们内中的事情[/b]的。(读者请留意,本文读下去,是要在读的同时做功课的。)

话说在某个时间和地点,老佛和很多很多的出家人在一起,他们刚从某个城市乞讨回来,吃完了饭,都坐了下来,准备讨论一些问题。

这时候小须第一个站了起来,向老佛提问:“老佛啊,我们大家的心中,此刻都已升起了圣念,那圣念已来临,我们接受圣念的加持和叮嘱,我们此刻都凝神谨受,以一种无上正等正觉的姿态,安坐在此地。我们想知道,我们的整个存在,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境地?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我不满意的心灵,变为符合我们的期望?”
yijun
Site Admin
 
帖子: 4448
加入: 10 Feb 2007, 02:16
地区: 北京

Re: 【读书会】《金刚经》

帖子yijun 在 25 Jun 2007, 22:34

老佛说:“很好,很好!小须啊,你说得很好,圣念升起,就会很好地照看大家,我也就可以明白地说出来。诸位,以一种无上正等正觉的姿态,安坐在此地。我们的存在,应当如此;我们的心灵,应当如此降伏。”

“嗯,师傅,我们都想知道。”

老佛说:“诸位,应当如此降伏我们的心灵:世间一切的生命现象,不管是我们看到的,还是发生在我们内中的,不管是引发我们感受的,还是我们的感受本身,不管是我们的知觉心思,还是我们知觉心思的自我否定,总之,我们存在并活动于此世间的心灵的一切,我都令其为干干净净的空,而灭度它。
如此,而灭度一切,一切被灭度,就是没什么被灭度。
这是什么意思?小须啊,我告诉你一个判别准则:如果我们所能攀至的至高境界,也就是菩萨,是具有我相、人相、众生相、或寿者相的,那我们其实就并没有达至菩萨的境界!”
yijun
Site Admin
 
帖子: 4448
加入: 10 Feb 2007, 02:16
地区: 北京

Re: 【读书会】《金刚经》

帖子yijun 在 27 Jun 2007, 01:16

诸位,何以小须不是直接开口就提问,而是先要陈述自己的圣念[b]在[/b]生发呢?
这个圣念的[b]在[/b],或者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个“在”的感受,就是“[b]如来[/b]”,是我们[b]阅读本文到此刻[/b]必须要发生的第一件事。
如果这件事情到现在还没有发生,那么你现在就是不具备精神的人;如果这件事情发生了,那么你就有了条件开始精神进步之旅。
可惜的是,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够启动这件事情。
什么事情?就是升起圣念。
何谓圣念?
问你一个词,[b]神圣[/b]的意思你了解吗?[b]神圣[/b]的感觉你有过吗?[b]不管你因何而感觉神圣[/b],只要你还对这个词有感知,那就是说,所有能够对这个词有感知的人,都有过的一种共通的内在经验,这种经验就叫 圣念。
我们先不要问,大家各自以何为圣的形象,不管你是什么宗教的信徒,还是一般的求学者,或是无宗教者,都总会有庄严神圣的情感。正是这种先天的情感,导致了,也保证了,我们人类的精神还可以向上走。
yijun
Site Admin
 
帖子: 4448
加入: 10 Feb 2007, 02:16
地区: 北京

Re: 【读书会】《金刚经》

帖子摇凝 在 27 Jun 2007, 12:08

恩,大概理解。我之前问生命的意义的问题,还有青秧问金钱的困惑,之所以错误,正是在于我们自己内心散乱无圣念,就混乱开问。
而有圣念,应该是一切事情的前提。所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只是,在,而得正。
摇凝
 
帖子: 203
加入: 23 Feb 2007, 19:23

Re: 【读书会】《金刚经》

帖子yijun 在 01 Jul 2007, 07:45

[quote="yijun"]
老佛说:“诸位,应当如此降伏我们的心灵:世间一切的生命现象,不管是我们看到的,还是发生在我们内中的,不管是引发我们感受的,还是我们的感受本身,不管是我们的知觉心思,还是我们知觉心思的自我否定,总之,我们存在并活动于此世间的心灵的一切,我都令其为干干净净的空,而灭度它。
如此,而灭度一切,一切被灭度,就是没什么被灭度。
这是什么意思?小须啊,如果我们所能攀至的至高境界,也就是菩萨,是具有我相、人相、众生相、或寿者相的,那我们其实就并没有达至菩萨的境界!”[/quote]
诸位,老佛原来不是说的“一切的生命现象”,因为,要用一个词总括一切而不想有所遗漏,实在有些勉强,所以老佛的做法是尽可能地例举,例举一切有关生命的现象,注意,是现象,凡属现象,必然生自我们作为人的感识。这个感识,是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存在物质对象的起源,是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存在生命对象的起源,也是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存在心理与精神对象的起源。我们感识到这一切,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的现象。
因此,我们要改正自己面对这个世界而生存的态度,入手处,就是[b]这一个感识![/b]
如何改正自我?既然知道此刻自我这个感识是有错的,何不全然寂灭它?
但,寂灭,是不够的,也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我们的感识,是我们作为人的基本生命活动,犹如我们的心跳呼吸,须臾不可中断。因此,老佛说的是灭度,而不只是灭,后面还加了一个“度”的意思,就是“度上”、“度过”,寂灭此一刻,度到另一刻,另一个新的什么。
那个新的什么,在那里,因此,其实没什么被灭度。也就是说,我们的[b]感识本身[/b],被更新了。
感识本身,是有别于感识的内容的。
感识的内容,是我们[b]感识到的东西[/b],看看自己,我们一般都是把我们感识到的东西看成自己的。因此,我们也就是丢掉了作为感识之主人的自己。
要把感识本身从感识到的东西里面拔出来,是存在诸多方面的巨大障碍的,老佛总结归纳为这么几个方面的障碍:
关于自我的感识;
关于他人的感识;
关于众生的感识;
关于时间的感识。
我们在这四个方面的感识,构成我们把自己拔出为感识主人的最大障碍。
yijun
Site Admin
 
帖子: 4448
加入: 10 Feb 2007, 02:16
地区: 北京

下一篇

回到 佛学


谁在线

本版乘客: 没注册乘客 和 0 路人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