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饮鸩止渴
虹桥科教论坛 http://www.rainbowplan.org/bbs/edu/
送交者: 吴戈 于 2007-02-20 02:51:19
挑战饮鸩止渴
这个题目当然不是说要学石破天去和张三李四比拼毒酒,毕竟咱们普通人没有那么深厚的内力。武林世代传说的孔雀胆那是巨毒的,找到几根有毒的鸟毛也应该不是难事。不过那也不在俺的考证范围。
先把话扯远一些,从殖民主义者说起。提起这帮家伙,俺的印象中是几个摇头晃脑,胳膊下挟着圣经的洋人,他们后面不远排着坚船利炮,炮舰边上的商船里堆着鸦片。当然还会想起渴望发财的十字军们看见大马士革利剑时惊恐的目光,还有黑奴的血泪。总而言之,是帮干坏事儿的坏蛋。但是地但是,坏蛋归坏蛋,如果说他们只干坏事,不做好事,那到不尽然。那谁不是说了么:一个人干几十上百件坏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作坏事,不做好事,那可是最难至难,以至于不可能。英国人殖民南亚大陆某村后,发现那里的野蛮人饮用河水,很不卫生。于是他们想偶尔做件好事,教当地人凿井取水,使那里的土著从此向文明走进了一步。很多年之后,有科学家到当地取样发现,井水中含有高浓度的砷,河水中反倒没有这个问题(有些同学可能对砷不太熟悉,但一定听说过砒霜,就是潘金莲毒杀武大郎的东西,那就是三氧化二砷)。这个故事是一位印度教授对俺讲的,说的就是他祖上住地邻近的村子的事情。他是研究分析化学的,一直想研究出办法解决饮用水含过量砷的问题。因为这一问题并非个别,在南亚普遍存在,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受到影响。
从技术上讲,测定以及除去水中的砷都不成问题,关键是成本,要让那些贫困地区的人们负担得起。上面提到的分析化学教授曾尽心努力多年开发一种廉价的砷测定装置,可惜降低成本并非易事。分析测定还在其次,因为那毕竟是一次性的东西。最大的问题如果水中含砷,如何除掉?让那么多的穷人搬家根本不现实,如果除砷产品贵得令他们无法affordable,他们也只能饮鸩止渴。水毕竟是每天都不可缺少的。
为解决这一难题,Grainger Foundation悬赏百万美元。最近,此奖授予了George Mason Univ.(Fairfax, VA)的化学教授胡桑(Abul Hussam)。胡桑教授的装置非常简单,包括两个上下串联的高,直径各为数十厘米的大塑料桶。上层桶中先是些取于河中的粗沙,用来过滤较大颗粒的沉淀。接下来是一层CIM(Complex Iron Matrix),名字似乎有些深奥,实际上就是铁沫,用于吸收可溶性的无机砷。下面大桶中开始还是层粗沙,然后是活性炭――也就是木炭,用来吸附有机砷。底层是细砂和碎砖头,用于最后的过滤。经此装置处理的水,砷含量被大大降低,达到引用标准,而整体成本只有不到40美元。该装置完全符合Grainger Challenge Prize经济,可靠,可接受的标准,荣获金奖。
胡桑教授当然不是为获奖才去研制这一装置的。Grainger Challenge Prize设立于2005年,而该装置的研制已花去了七年时间。胡桑生于孟加拉国,另有两位参与研究的人,一是一位孟加拉的医生,穆尼尔(Munir),另一位是达卡大学经济学系的教授巴科特(Abul Barkat)。胡桑教授一年数次穿梭于孟美之间。他们的研究室设于孟加拉的一个诊所,装置命名为SONO。
SONO目前在孟加拉国已售出2万7套,有越来越多的村庄村民开始成为它的受惠者,中止了不得不饮鸩的历史。胡桑教授表示,他会把一百万美元奖金的大部分用于运输SONO到边远地区去,其余的部分将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SONO:[img]http://www.thedailystar.net/2006/05/08/2006-05-08__nat02.jpg[/img]
Prof. Abul Hussam:[img]http://www.gmu.edu/toplevel/images/p_hussam.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