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db/dbal.php on line 110: Undefined array key "cached"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db/dbal.php on line 111: Undefined array key "normal"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db/dbal.php on line 112: Undefined array key "total"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session.php on line 885: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session.php on line 885: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session.php on line 885: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3393: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3395: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3396: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3397: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长途大巴 • 阅读主题 - 当死亡临近

当死亡临近

当死亡临近

帖子yijun 在 30 Dec 2008, 09:10

下面照片里面的这位老先生,是席泽宗先生,中国最重要的天文史学家,照片拍摄于2个多月前的10月16日,参加LAMOST落成典礼的一个场合。
[img]http://1.bp.blogspot.com/_H_v0LFV7frQ/SVlx2X2skAI/AAAAAAAADn4/dhFjuNzTB_E/s400/zzxi.jpg[/img]
照片提供:崔辰州博士

照片中,老先生处于若有所思的一个情态。
2个月另10天后,老先生去世了。

当你的肉体迫使你,感觉到周围的世界,很快就要离开你的时候,你会处于一个什么情态呢?

想想。

+++++++++++++++++++++++++++++++++++++++++++++++++++++++++++++++++
席泽宗院士讣告
------------------------------
2008年12月28日

*讣 告*

卓越的科学史家、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席泽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2月27日23点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席泽宗院士1927年6月9日出生于山西省垣曲县,195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天文系。1957年参加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
身)的创建,于1983-1988年任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1993年、1995年先后当选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
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他还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科技部"九五"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新闻
出版总署《中华大典》编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席泽宗院士在1955年发表的《古新星新表》和1965年与同事合作发表的《中朝日三国古代的新星记录及其在射电天文学中的意义》为研究恒星演化和新星、
超新星爆发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史实证据,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1970年代席泽宗院士完成了帛书《五星占》和彗星图等的整理、释读和研究,又对敦煌卷
子中的星图、星经、玄象诗等做了系统研究,还在中国历史上的宇宙论研究方面提出许多新观点。1981年,席泽宗院士发表了《伽利略前二千年甘德对木卫的发
现》,结合模拟和实地观测,证明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甘德用肉眼发现了木星最亮的卫星——木卫三。

席泽宗院士是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他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参加了起草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远景规划中的科学史规划。
1981年,他作为中国科技史学会的代表参加国际科学史大会,为争取恢复中国在国际科学史组织中的合法席位做了大量工作。1983-1988年,席泽宗院
士担任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所长,在学科建设、科研管理、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投入大量心力。他在1983年成为中国天文学史专业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还大力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史系的创建。他在年近八十高龄还主持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清史•天文历法志》等项目。

席泽宗院士在200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2001年5月,他作为首席科学家之一主持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获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
国家经委联合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奖。他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于2007年获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200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
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席泽宗星",以表彰他在天文学史研究上的重大贡献。

席泽宗院士坚持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且由衷地尊重和容纳不同的学术观点。他待人忠厚宽容,光明磊落,做事身体力行,处世淡泊名利,提倡安贫乐道,廉洁奉公。

席泽宗院士开启了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新时代,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史工作者。他的业绩和品德为中国科技史事业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席泽宗院士千古!

席泽宗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08年12月31日11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
yijun
Site Admin
 
帖子: 4448
加入: 10 Feb 2007, 02:16
地区: 北京

Re: 当死亡临近

帖子huanghuang 在 30 Dec 2008, 21:46

我觉得死亡像一场终极考试,人在这生所学所获,将在那一刻一并考核,掺不进半点假。 :)
huanghuang
 
帖子: 156
加入: 06 Jan 2008, 20:01

关于疾病与死亡

帖子yijun 在 03 Jan 2009, 10:29

生老病死,对个人而言,当然重要。但生老病死对个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由此而领悟到个体在群体中的应有之义。
何谓个体在群体中的应有之义?
平常的自我,总是从自己这个个体出发,来做出理解: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生存,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情绪...等等。但,这样的一个自我,是残缺的,在其作为一个人的本质上。
何以故?事实是,我,表达了一个人的存在,更表达了一个类的存在。我,具有作为一个个体的涵义,同时也具有作为一个群体的涵义。正是基于这个群体的涵义,我们对精神性的追求,才是有意义的,才不是虚幻的。
那么,何为这个群体的应有之义?
非常简单,就是群体的生存与向上。
当我们能够有益于群体的生存与向上时,我们表达的就是这个群体的本质,我们一切的工作,不都是以此为终极目标的吗?
当我们已无法为此事业做出贡献时,例如,自己开始衰败,开始陷入对死亡的恐惧,...这时的自我,已经无法继续作为这个群体的任务执行者,那么,基于个体在群体中的应有之义,他就应该退出,设若他不能向群体做出美好的祝语,那么最起码,他应该彻底离开,以免把恐惧带给易感而怯弱的尚能行走的人们。

正是基于这个原理,几乎一切的精神先知,都教导人们:
对于去世者,应该庄严送行,而不要悲伤;
对于挣扎于死亡恐惧之中的人儿,应该予以开慰,尽量以快乐来抵御他的恐惧对人群的侵袭;
对于受到疾病蹂躏的人们,不要哀怜,因为能做的,就是希望他能够平静接受痛苦,疾病就是我们每个人离队的仪式;
群体前进的队伍,永远都要保持快乐和前进,为此目的,要尽量减少公众视野中的悲惨场景,所以公共的媒体和人群的话语中,新生儿的内容永远远大于死亡的内容,尽管每天这两种事件发生的频率几乎一样多;
当然,对于已经离队的人们,无论是否在世,尚在行进队伍中的人们,应该保持最大的尊敬,同时,也保持最大的警惕:离队者的哀嚎,不许可感染我们的士气。

这就是我们每个人,于群体的应有之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领悟到此点。实际上,每个人最终也将不得不接受此点。
yijun
Site Admin
 
帖子: 4448
加入: 10 Feb 2007, 02:16
地区: 北京

Re: 关于疾病与死亡

帖子yijun 在 03 Jan 2009, 17:30

基本上,上面我只是用另一种语言,以及更新一点的观念,来重述佛学对诸如孝、疾病、死亡这些事情的观念。
yijun
Site Admin
 
帖子: 4448
加入: 10 Feb 2007, 02:16
地区: 北京

Re: 关于疾病与死亡

帖子why 在 03 Jan 2009, 18:34

[quote="yijun"]基本上,上面我只是用另一种语言,以及更新一点的观念,来重述佛学对诸如孝、疾病、死亡这些事情的观念。[/quote]
你上面在 Sat Jan 03, 2009 10:29 am
的那一段文字我比较(或者说非常)欣赏,尽管我对于此类精神焕发的文字一向期待甚高:)
why
 
帖子: 315
加入: 11 Feb 2007, 17:39

Re: 当死亡临近

帖子文静 在 04 Jan 2009, 14:41

[quote]当我们已无法为此事业做出贡献时,例如,自己开始衰败,开始陷入对死亡的恐惧,...这时的自我,已经无法继续作为这个群体的任务执行者,那么,基于个体在群体中的应有之义,他就应该退出,设若他不能向群体做出美好的祝语,那么最起码,他应该彻底离开,以免把恐惧带给易感而怯弱的尚能行走的人们。[/quote]
这段话让我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村子,村子里的老人到了一定年纪年老力衰,或生病了,按照村里的规定就会被送上山,随他们自生自灭。。。后来怎么样我忘了。

我觉得自己无论在道理上还是情感上,都不能接受你的说法。什么叫“退出”、“彻底离开”,是不是每个老人都要祈祷自己要么不得病在睡觉中死去,要么得病就得那种马上就死的病。

从道理上来说,我认为孝顺父母及老人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每个人都应该身体力行的。论述孝道的文章、语句很多,如《论语》、《孝经》,我就不在这里拷贝了。

从情感上来说,孝顺父母是一种回报、是“善”的体现,说到最根本处也是对于身处苦境中人们深切的同情。

我们修行求进步的重要一点不就是在自己的内心去恶扬善嘛?
Last edited by 文静 on 04 Jan 2009, 15:04, edited 1 time in total.
文静
 
帖子: 322
加入: 04 Mar 2007, 12:16
地区: 上海

Re: 当死亡临近

帖子文静 在 04 Jan 2009, 14:55

设想一个成年子女,有生病需要照顾的老年父母,而且很不幸是需要照顾很多年也许一直到死的慢性病。这个成年子女是否可以因为以下理由不照顾了呢?
1)这个子女要修行求道。
2)就算达不到1)的高度,也可以求世俗成就。
3)再不济,这个子女可以享受属于一个健康年轻人的生活,而不是成天面对药罐、病人的不良情绪,出入奔波于医院药房。(除了牺牲之外,这个子女的“士气”不可能不受到感染)。

也许楼主会说可以有权宜的办法,比如福利院,或花钱请护工,等等。但是有很多事还是外人不能代劳的,更不要说子女的陪伴照顾对于老人的安慰作用。
文静
 
帖子: 322
加入: 04 Mar 2007, 12:16
地区: 上海

Re: 当死亡临近

帖子yijun 在 04 Jan 2009, 15:17

你混淆了我上文所讨论的问题。
我讨论的是,我们每个人,[b]站在自我的角度[/b],面对生老病死,应该有的态度和理解。释迦牟尼当年,正是因为发现和面临了这个问题,不得解,才毅然弃家求道的。
你所谈的,是我们如何对待[b]他人的[/b]老化、疾病与死亡的问题,所谓孝的问题,这和我讨论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很简单,孝,不管多么的孝,都不能解决释迦牟尼的那个困惑,也就是不能解决任何人不得不面临的老化和死亡的问题。
yijun
Site Admin
 
帖子: 4448
加入: 10 Feb 2007, 02:16
地区: 北京

Re: 当死亡临近

帖子文静 在 04 Jan 2009, 15:49

楼主,我不和你争了, 你上文说的难道完全是针对自我出发的吗? ;)

我想你至少承认了你的观点是只能要求自己,不能要求别人的。

站在[b]自我的角度[/b],我完全能理解和赞同你的观点。我要是老了,病了,最不愿意就是连累别人。可是,对待[b]他人[/b],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像太阳一样照亮周围的人 --- 这是我对于“善”与“慈悲”的理解。
Last edited by 文静 on 04 Jan 2009, 15:58, edited 1 time in total.
文静
 
帖子: 322
加入: 04 Mar 2007, 12:16
地区: 上海

Re: 当死亡临近

帖子yijun 在 04 Jan 2009, 15:54

当然,这两个问题,是关联着的,只是得一个一个分开来想,才不至于引致混乱。
你还是混淆了很多观念。
yijun
Site Admin
 
帖子: 4448
加入: 10 Feb 2007, 02:16
地区: 北京

下一篇

回到 日常时光


谁在线

本版乘客: 没注册乘客 和 0 路人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