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db/dbal.php on line 110: Undefined array key "cached"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db/dbal.php on line 111: Undefined array key "normal"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db/dbal.php on line 112: Undefined array key "total"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session.php on line 885: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session.php on line 885: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session.php on line 885: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3393: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3395: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3396: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phpBB Debug] PHP Notice: in file /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3397: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includes/functions.php:2922)
长途大巴 • 阅读主题 - 徐梵澄先生

徐梵澄先生

徐梵澄先生

帖子yijun 在 30 Jul 2009, 14:45

《梵澄先生》,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一百来页的小书,2小时看完,了结了多年的一个心愿。
我与梵澄先生是有缘分的。
05年,我写过一段话:
[quote]大概是12年前,恍闷的我站在三角地那个书店里面看到一本小书,《周天集》,一口气似乎是看完了。买回来,就像是拉了一位挚友,把臂而谈,欢畅无比。[/quote]
那是一本三联出的小白书,因此而认识了阿罗频多与徐梵澄。
今天这本,作者叫杨之水,正是当年那本书的编辑,她同时也是那个时期《读书》杂志的编辑,因此而从87年开始,与梵澄先生有了长期的交往。
这本书,正是杨之水所有与梵澄先生交往有关的日记的汇编,日记写得很翔实,因此,得以了解到十多年前,我遇到那本《周天集》的前缘,以及更多的,关于梵澄先生本人。
还记得1999年年初的一个冬日,站在一个报栏前,突然看到《光明日报》上的一个讣告,上面一个大照片,是梵澄先生的,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梵澄先生的照片,却是在讣告上,当下的念头就是,在北京多年,受到他那么大的恩惠,怎么没去看望老先生呢?
果然,他的晚年是非常寂寞的,杨的日记里面,坐着这么一位寂寞而昂然的老者。

他的寂寞,不是简单的一个人生活。一生独居,是命运的结果。
年轻时,他是一个心志接受鲁迅砺扬的人,一心求取精深的学术,得一机缘而远赴印度,意欲专研佛学。
抵印后先是在泰戈尔国际大学执教,后又因一机缘而入阿罗频多学院任教,从此在学院主人米娜的挽留下,直至米娜去世,才返故国,时年已近7旬。
在印期间,唯一的短暂的婚姻,是和画家游云山先生,但两人分歧甚深,不多久就分手。
但,这都仅仅是简单的寂寞,绝非梵澄先生根本的寂寞。
他根本的寂寞,是举世没有与他心里最敬畏部分相通相知的人。

梵澄先生是一个极具文艺才华的人,正因此,鲁迅非常的看重他,甚至甘于在私底下为他做誊稿的事情,为此许广平还曾为文抱怨梵澄。文艺的才情占据了他主要的部分,但是,当他进入阿罗频多学院,一扇更高的精神之门向他开启之后,这位才子的心里,逐渐有了更深层敬畏的一角,这个角落,导致他把一生大部分的精力,花销在翻译阿罗频多与古印度精神典籍的工作上,也导致他把一生最强力的时段,贡献给了阿罗频多学院。
正是这个角落,是无法向外人道的。

梵澄先生的才情,是不难有欣赏者的,杨之水就充当了这个角色。他们俩的交往,不是单纯的编辑与作者,而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杨的日记里,几乎总是提到,在告别梵澄先生时,他总要说,“要多来啊。”
至于精神的那个部分,怎么说呢?

在87年的日记里,杨在叙述梵澄的经历时,提到阿罗频多,“到晚年,差不多就是个神经病了。”
当杨请求金克木为徐译《五十奥义书》写书评时,金克木很隐晦地回复,“现代所讲不过都是古为今用,一涉及此点,岂能说话?故我实不欲说,非仅不敢说也。”
。。。
一直到1993年10月,徐希望出版《母亲的话》,才和杨谈到“母亲”(米娜),“她厉害得很啊!我在地板上睡觉,左肩得了风湿,胳膊抬不起来,到医院问诊,也没有效果,过不久,牙也疼起来。有一天早上,在院子里与“母亲”相遇,合掌打过招呼之后,各自走路,忽然母亲猛地一回头,瞪了我一眼,一道目光射过来,回去之后,牙也不疼了,臂也不疼了,竟这样奇迹般地好了。这目光是一种力,一种巨大的精神之力。”“母亲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我能够把室利阿罗频多那样精深的《神圣人生论》翻出来,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撑是不行的。”
此外,他就很少谈及他最敬畏的那些人事了。
正是因为这个敬畏,他在类似共产主义公社的阿罗频多学院工作将近30年,从来没有一文薪水,只管吃住,出版著作也没有稿费,期间两次向“母亲”提出想回国,都被挽留而止,直到“母亲”去世,阿罗频多学院几近倒闭,他才回国。
他在1993年10月,一次对杨说,“我觉得这样很好,我对走过的人生道路一点儿也不后悔。”

除了以这种轶事的形式,精神之门里面的景观,是没法说的,他只有通过撰写《陆王学述》,略加阐发此一心意。
《陆王学述》原本只是应《宗教研究》写的一篇文章,后来越写越长,成了他试图以一种国人亲切的形式,叙述高等精神的一个努力。

据守着这个角落,梵澄先生是一位寂寞而昂然的老者,因才情而寂寞,因精神而昂然;或者,因精神而寂寞,因才情而昂然。
yijun
Site Admin
 
帖子: 4448
加入: 10 Feb 2007, 02:16
地区: 北京

Re: 徐梵澄先生

帖子why 在 30 Jul 2009, 16:42

“在北京多年,受到他那么大的恩惠,怎么没去看望老先生呢?” ……
why
 
帖子: 315
加入: 11 Feb 2007, 17:39

Re: 徐梵澄先生

帖子文静 在 30 Jul 2009, 18:33

是啊,真可惜,如果去见一面,老先生的寂寞也许会减轻几分吧。。。

[quote]他在1993年10月,一次对杨说,“我觉得这样很好,我对走过的人生道路一点儿也不后悔。”[/quote]
让我想起他在印度的一张留影,穿着很简朴的白长衫,人很清瘦,但脸上有发自内心的、由充实的精神而生的快乐。这样的一生,正所谓“内无所累,外无所累,自然自在”,真好。
文静
 
帖子: 322
加入: 04 Mar 2007, 12:16
地区: 上海

Re: 徐梵澄先生

帖子shenlong1984 在 30 Jul 2009, 21:41

“到晚年,差不多就是个神经病了。” :?
shenlong1984
 
帖子: 42
加入: 22 Oct 2008, 13:19

Re: 徐梵澄先生

帖子文静 在 30 Jul 2009, 22:03

晚上看完了这本小书,跟我的想象略有不同。老先生的晚年生活确实是寂寞啊。1989年扬之水的一篇日记上提到:
[quote]道别时,他坦白而诚恳地说道:“希望你能常来。我一个人是很寂寞的。”“过节时,不会有人来拜年吗?”“鬼才来!”“是穷鬼,还是富鬼?”先生不觉笑起来,随即答道:“其实鬼也没有一个。”[/quote]
多篇日记中都提到让扬常来,盼望她来。这样的记述让人心生不忍。先生的才学和眼界超凡脱俗,但他到底还不是完全出世之人(如果是阿罗频多那样与世隔绝,又会被人说成神经病了呵呵)。如果yijun那时可以多去陪他聊天,那有多好。
文静
 
帖子: 322
加入: 04 Mar 2007, 12:16
地区: 上海

Re: 徐梵澄先生

帖子why 在 03 Aug 2009, 16:57

不知道类似于徐梵澄先生这样的人在现在的中国还有没有?未来会不会再有?我在网络里四处游荡,就是希望碰碰运气的。当然,即使有,是否决定去拜访也是一个很难决定的事情……
我读的南怀瑾的书很多,但是我没有去看他的想法。倒不是南怀瑾不值得我去拜访,而是我知道我去了也是白去:1他说,他要说的话都在他的书里了;2他很忙;3我没钱;4他不能解决我的问题,因为:(1)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可以解决。(2)确实有一些问题是我想要了解而他却无暇顾及的——他已经90多岁了!(3)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的义务;5缘分总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也没有去拜访yijun的想法,理由同上。不过,假如我当年像yijun那样知道徐梵澄先生,我肯定会去拜访他的吧——1999年之前我和北京还是有很深的缘分的……
why
 
帖子: 315
加入: 11 Feb 2007, 17:39

Re: 徐梵澄先生

帖子yijun 在 27 Jun 2010, 03:05

在图书馆借到一本《徐梵澄传》,孙波著,对徐的生平记述颇为尽力,才得知徐在印度期间,曾与画家游云山结婚,后因分歧,而分手。
所以我的前文,有不确切的地方。
yijun
Site Admin
 
帖子: 4448
加入: 10 Feb 2007, 02:16
地区: 北京

Re: 徐梵澄先生

帖子yijun 在 29 Jun 2010, 00:42

看《徐梵澄传》,约略了解到,那时鲁迅以文艺引领了诸多青年,梵澄即其中之一。
其实,文艺,并非入道的好门径,所以我一贯对文学与艺术青年,抱有同情的态度。Ianwest的朋友圈当中,一堆现代艺术家,多次引以聚会,我也只能是深刻同情。
徐梵澄因文艺而入鲁迅门下,因鲁迅而遇尼采,也算一契机,才有玄学之转向,良有缘也。
yijun
Site Admin
 
帖子: 4448
加入: 10 Feb 2007, 02:16
地区: 北京

Re: 徐梵澄先生

帖子yijun 在 29 Jun 2010, 05:10

梵澄一遇尼采呢,然后就是他自己的造化了。因为习性的取向,“钦慕尼采,颇效其风度”(许广平语),竟然因此而与鲁迅渐行渐远!
他先是劝说鲁迅习禅,且不论以门人之身份而指点晚年的鲁迅,是否不晓世故,即使从精神常态而言,梵澄未必深谙鲁迅的境地,故而有此鲁莽的进言。
因此一节,鲁迅从此疏远梵澄,不仅在精神上,“此公文体,与我殊不同,思想亦不一致”(鲁迅致黎烈文信),也在日常交往上。
至于梵澄坚持要求自己发给鲁迅的稿件,必须找人誊抄,然后原稿寄还自己,这一俗务的芥蒂,之所以成为芥蒂,之所以鲁迅因此而暗讽梵澄“颇善虑”,在思想的疏远前提下,也就自然了。

其实梵澄劝说鲁迅习禅,与其尚在德国时,信里头特意劝说鲁迅离开上海的洋场租界生活,另觅一“山水佳处”,过田园生活,“接近大自然”,“总会比租界好”,是一致的单纯的对师长的关心,却了无机心。
yijun
Site Admin
 
帖子: 4448
加入: 10 Feb 2007, 02:16
地区: 北京

Re: 徐梵澄先生

帖子yijun 在 29 Jun 2010, 05:45

网上搜到的游云山的一个简历:
[img]http://www.hcef.org.tw/images/mainpic01.gif[/img]
释晓云
[img]http://hcef.hfu.edu.tw/founder/pics/guide06.jpg[/img]
释晓云法师(1912年-2004年10月15日),广东南海人,俗名游云山,字青峰,是倓虚法师唯一的女弟子。
  释晓云法师毕业于香港丽精美术学院及南中美术研究所,早年从事文学美术研究,继而师事岭南画祖高剑父先生,有“岭南女画杰”之雅誉,1935年创办“文风韵苑”。对日抗战期间于四川皈依昌圆老和尚,后负笈印度游学四年,研究古印度文化及印度艺术,并任泰戈尔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讲授中国绘画艺术。1958年,依止天台宗第44代祖师倓虚大师出家,自此更由禅而钻研潜修天台教观止观。
  1967年,应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之聘任,主讲于哲学与艺术两研究所,为永久教授,同时并任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之职,期间创办莲华学佛园、华梵佛学研究所。
  1990年于台北县石碇乡大仑山创办华梵工学院,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所佛教界创办之社会大学;
  1993年华梵工学院更名为华梵人文科技大学,招收首届“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研究生和“中国文学系”学生,将人文与科技融合一炉;
  1997年华梵人文科技学院升格改制为华梵大学,学校理念为“觉之教育”,并以“人文与科技融汇,慈悲与智慧相生”为创校宗旨,“德智能仁”为校训。
释晓云法师于2004年10月15日圆寂。
   释晓云法师是教育家、艺术家、哲学家,也是中外驰名之般若禅行者;思想融合中国儒佛文化之内涵,著作等身。法师亦发愿终身不建寺院,不任住持,矢志为佛教教育与社会教育奉献心力,精研“觉之教育”,为佛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创造人间净土以为终身志业之禅行者。
yijun
Site Admin
 
帖子: 4448
加入: 10 Feb 2007, 02:16
地区: 北京

下一篇

回到 人物故事


谁在线

本版乘客: 没注册乘客 和 0 路人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