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Sep 2007

Date
  • All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对大众精神建设的设想

1,继承儒学的优长,建设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使得个体得到基本完足的精神发展;
2,在1的基础上,采用好的途径来增进个体的智慧,也就是进入所谓纯正修行的阶段。

这样一个构架,基本可以避免一切宗教,而使得人类有更光明的未来。
这样一个构架,也具有与现有一切宗教以及其他精神构架抗衡的实力,特别的,中国的历史表明,是有这个实力的。

待解决的问题
1,死亡等终极问题,一直是儒家偏弱的地方。
2,个性自由问题,是新问题。

为什么常常是伙头和尚道行最高?

大家都可以试一试,现在就去做一件事情,最好是家务事,拖地打扫整理。。。
手头做简单的事情,其实是非常方便你的反观的,如果你坐着入静比较困难,不妨尝试这般动中入静。

道理很简单,往往有希望入道的人,又是打坐啊,又是念经,忙得一塌糊涂,到头来还是茫然无自心。其实你何妨令自己简单呢?坐着入静,外表是简单,内在可能反而杂念繁盛,徒增极度复杂,一个技巧,就是不妨做点简单的事情,只要不是操纵机械,做错了也不会带来危险,就是那种简单的事情,然后你逐渐可以知觉到自我的简单,这个简单自我的感知,就可以带领你进入从未有过的安静。

最后的恶行

是存在的。

电磁量子理论

缘起
可以说,电磁场论是经典物理学的巅峰;而电磁场论的内在不自洽,直接导致了电磁量子论,从而决定性地使得物理学迈入了现代物理学,并以量子电动力学的形式达至现代物理学的一个巅峰。

Bohr说:“我们的任务不是进入事物的本质,(我们根本无从知道事物的本质是什么意思,)而是发展一些概念,它们使我们能够用一种有成果的方式来谈论自然界的现象。”
是啊,“我们”怎么可能进入事物的本质呢?
————————
在对电磁现象的追索历史上,事物的本质的概念,一直令人苦恼:牛顿的超距作用、微粒、波与场、量子...

何以科学不能进入日常?

表面看来,科学怎么会没有进入日常呢?我们每个人每天几乎24小时都没有离开科学:手机,电脑,...
那不是科学,那叫技术。除了技术,科学本身远离大众,或者说,从来就没有接近过大众。
我们来看十八世纪,那个时候科学刚诞生不久,当时伟大的人文学者伏尔泰写过一句话,大意是,他永远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角的正弦不该与该角度成正比。把这个问题拿给21世纪的人文学者们,肯定还是同样地成问题,更遑论大众了。
所以,即使从十八世纪到21世纪,人类的科学理性能力已经翻了几重天,但大众,哪怕是所谓的人文学者,还是停留在十八世纪的原位。

气象尔何物?

气象尔何物
遂令我屡迁

借用一下谢道韫女士的句子,我想说,气象,是统御的落脚地。

行气象的要诀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

那么关键就是,我是否有得可做的?

气象,与其说是我做的,更好的词汇,是我抓的。

例如,一脚迈出,毫米毫秒的步进中,几可听见虚空如冰在碎裂。

只要你抓得出气象,你就在统御。

但,最要命的问题是,抓不出气象怎么办?
只有唯一的办法:
固然天资是一个要素,但无论什么情形,天资都会起自己的作用,所以干脆不要管它,更无可倚仗。
那么,剩下的,就是严格保证数量的锻炼。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