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困惑于语言,因为他们认为语言这个工具本身不够精确,不足以承担交流的职责。
其实,他们是把真相看倒了。
当一个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表达开始模糊,而不足以传达自己的精准意思的时候,那只不过是因为他的表达已经逼近他的理解的边界,说白点,就是只是因为他的理解本来不够精细,才导致他的表达无法精准。
所以,凡是遭遇语言表达困惑场合,其实是说明他自己的理解已经到此为止了,而无关于语言这个工具的问题。
很多人困惑于语言,因为他们认为语言这个工具本身不够精确,不足以承担交流的职责。
其实,他们是把真相看倒了。
当一个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表达开始模糊,而不足以传达自己的精准意思的时候,那只不过是因为他的表达已经逼近他的理解的边界,说白点,就是只是因为他的理解本来不够精细,才导致他的表达无法精准。
所以,凡是遭遇语言表达困惑场合,其实是说明他自己的理解已经到此为止了,而无关于语言这个工具的问题。
武学之基,步伐为要。
练习步伐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份。理论部分参见运动系统的智慧。
1,第一节课。
平常走路,若行水中。小腿骨头迎面要有恒常感受到阻力的意思,而脚背若于空中平滑穿行。
小腿这段重点抓好后,向下,是脚踝和脚,向上是膝部、大腿、胯部,都随应小腿而动。当然,这个随应是需要一定积累之后才能做到的。
如此,积累久而久之,可进入第二节课。
第二节课:迈方步。
从四川回来,至今,还是不清晰的感觉。
影像,是干嘛的?
是用于观看的。
观看所能够得到的是什么?
是冲刺,一些感觉,一些认知的冲刺,越深越好,越广越好。
如何形成冲刺的力量?
这就是我的问题。
首先,我自己必须感受到力量,然后才是如何形成表达力量的问题。
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失败的例子,来说明即使你感受到了力量,如果其他环节不到位,还是很徒然地会交待给观众一个缺乏力量的影像序列。
常见,和动人,一般是矛盾的,因为我们的常态,就是缺乏动人,所以麻木,所以轻忽,所以平庸。
那么,如何在常见的街道上,令你骤然止步,猝然动容呢?
平常在道友或学友的交往中,可以观察到多种求道或求学的情态,其中,只有一种状态是正当的,那就是:你穆然侍奉着自己内中的最高者,同时,你就是最高者。
我说“你就是最高者”,不是说对你这个人的判断,而是指你站在你的主体位置上,应该有的对自己所处情态的森然惧然的体认。
我在别处谈到过此点,用的是“圣念”一词,但现在觉得,还强调得不够,还应该更直截了当地说,“你就是最高者!”
我先得承认在这里我有标题党行为,因为这个标题肯定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以为然,实质也是,这是一个不精确的标题,因为所谓不作为,我是要指特定的不作为:内在地重估一切作为的价值。既然是重估,那就是先放倒再说。
其实,这个标题也是有来历的,因为这个角度,正是甘地窥入道基的角度。
先放倒再说,不是一句轻巧话,而是一个很关键的步骤,世间烦恼大都源于缺乏真正放倒这个步骤所致。
由 guo 在 Mon Jun 02, 2008 7:53 pm
小时侯,心中有所谓的使命感,到现在,似乎仍然看不太清这种感觉.于是提出这个问题问yijun,也可以说是问自己:立志与自大,区别何在?
虚与实,只是实作中才有意义的概念,也就是说,此刻,你坐在屏幕前,保持和看新浪新闻一样的姿态和意态,是完全无法分辨虚实的概念的。
虚与实,能够很好的鉴别,就是很好的表征,来表征修行的境地。
新评论
13 years 16 weeks ago
13 years 16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5 years 11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