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2009

内与外

与深浅类似,在各种不同的文化当中,内与外,这一对几何范畴,也被用来描述精神对象。

内与外,在生成的进程次序上,最初始的形式,可以用下图表示:

图一:自我与外部。

进一步,则是在中国的传统武学当中,内与外的范畴,其有严谨的基于体证的涵义,见下面的示意图,蓝色的区域,为内,黄色斜线区域,为外。所谓内家与外家之区别,正是在于其训练主体,是这里的内在区域,还是外部区域。

图二:内家与外家。

浅与深

人们常常用几何直观描述的词汇,浅与深,以及相应的两系形容词,浅薄、肤浅、表面、...深刻、深奥、深沉...,来描述自我的精神状态。这在几乎所有语言当中,都是如此,例如英语当中的meager与deep,...,这一现象本身,表明了人们普遍认可存在这么一个判别标准,是用来衡量人的精神状态的,只是,还从未有人能够明确地阐述此一判别标准。
这里,除了要明确阐述此一判别标准之外,还要说明,自我在精神上的唯一无关于价值观的选择,就是,浅与深。
换句话说,现在,我唯一的选择,就是,浅与深。

浅与深,有两种场景:

等持

等持,是修為至為關鍵之一部分。
等持,不是淺顯若等持自我與他人,究其實質,乃等持一切。
等持,亦不是若字面之等價觀之,其實,是以降心為始。

但,等持一切,问题正在于,这个一切,可以包括哪些?
生死,荣辱,贵贱,...这些都没问题,肯定包括。但这些都是大词,都是我们平常难得想到的。那么这些难得想到、遇到的东西,就难以填充等持作为修为之关键的胃口。
其实,还有更为细微的事务,需要我们等持。
例如,身体的细微感受,情绪的细微感受,状态的细微感受,...任何日常的细节,都有关于我是否驻于等持。

习性

Table of Contents [hide]

习性1,包括生理习性,心理习性,行为习性。
这是三个不同的层面,因此,常常出现的习性,是同时表现在多个层面的,只是,不同的层面可能比重不同。

习性是重建起始所面临的对象,因此洞测之而后使之解体,是重建第一步的工作。
此一工作的基本法则:属于现在范畴的粘、浸、化,与基于心志的攻击性日常态势。

早在尧的时代,此一工作就已得到揭示:

  1. 1. 本文是在精神修行的意义下,特别是在精神重建的意义下,来讨论习性,因此,与属于动物行为范畴的习性,是不同的概念。

机械世界

牛顿给出了机械世界的核心观念:
因果模式:

for the whole burden of philosophy seems to consist in this-from the phenomena of mo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forces of nature, and then from these forces to demonstrate the other phenomena.1

世界的原子观:

  1. 1. 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第一版序言。

重建

当一切妥当,重建,就开始了。

人,是一种不完善的动物,无论其精神,还是其生理。
所以,需要重建,一旦其意识到这不完善,无论其精神,还是其生理。

所谓重建,是相对自然进化与发育而言的。
人的现有组构,是进化与发育的结果,其具有缺陷,也是由这一进程所决定的。
所以,我们如果试图重建,就必须启动另外的进程,超越于进化与发育之上的。

如果,我们不把既有的人从无到有的现状,归诸于人格化的造物进程,那么我们的未来,就有必要纳入我们自己的意志与目的。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