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是让自己把心落下地来,踏踏实实的;落下来之后呢,进一步的就是更加精微化的三件事:无念,无相,无住。
为什么是这三件事?因为要做的这三件事,指向了在此地所必需破除的全部精神障碍,也是一切修行者,在知定之后,所必修的功课。
注意,是功课,而不是观念。
观念,常常只是被用来理解,因此,人人都可自称理解某一观念或接受或批评某一观念;但是,功课,只能是落实在行为中,落实在修行者整个的精神存在之中,而不仅仅是理解与接受与批评的事情。
定慧,是让自己把心落下地来,踏踏实实的;落下来之后呢,进一步的就是更加精微化的三件事:无念,无相,无住。
为什么是这三件事?因为要做的这三件事,指向了在此地所必需破除的全部精神障碍,也是一切修行者,在知定之后,所必修的功课。
注意,是功课,而不是观念。
观念,常常只是被用来理解,因此,人人都可自称理解某一观念或接受或批评某一观念;但是,功课,只能是落实在行为中,落实在修行者整个的精神存在之中,而不仅仅是理解与接受与批评的事情。
建立了“世人本来就有大智慧之本性”的逻辑起点之后,慧能首先给出最基本的操作,也就是我们可以在每个时刻来着手的行为:定慧相等。
慧能选择“定慧相等”作为向诸位推荐的入手处,是有缘故的。
世间学佛的人都知道,打坐、入静,是第一课;任何其他途径修行的人也都知道,入静,是第一课。入静,入定,都是门径;目的或效用,就是生慧,长智慧。
门径,是大家都瞧得见的;目的,就难说明白了。所以常常有修行者提问,“我坚持每天练习静坐,但怎么才能得到智慧呢?”
新评论
13 years 16 weeks ago
13 years 16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5 years 11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