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2010

参话头与做哲学

禅宗禅宗,说起来给人的印象,既不是拜佛,也不是念经,更不是剃度守苦戒,而是一个“参”字:参禅参禅,不就是参话头么。

参话头,可以说是中国人对从印度引进的佛教所做的革命性再造。为什么可以把参话头提升到这么高的一个位置?因为在人类历史上,大凡宗教,都是深刻依赖仪式的,无他,仪式,是人类社会心理的必需品。但禅宗,却完全无视之。

快乐

程颢曾经说过一句话,“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

“吾与点也”这句话,孔子说的,是在某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正好陪着孔子,于是老夫子问他们,若是能够得到外部的机缘,各自有何心志。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都很有“事业心”,或者是想做一国之主,或者是想规仪天下,唯独曾皙(曾点),只想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老夫子闻言,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细胞学

细胞,与其说是生命体的结构单位,不如说是生命在某一尺度层面的组织形式。

1840年,Jacob Schleiden和Theodor Schwann基本建立了细胞的概念,但其普遍性,是在50多年后的Cajal,应用银染法展示大脑组织同样以细胞作为组织单位之后,才确立的。

其实,从系统学的层次效率原理的角度来看,细胞这一组织形式是不可避免的,生命,无法绕过这个形式。

所谓层次效率原理,可以用一个简单而直观的例子来说明:

说“悟”

悟,是用来与什么相对的呢?
最起码的,是记忆,记住什么了,似乎远不是悟。其实也不然,悟,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之上的,下面再说。
然后,是理解,理解什么了,常常也是远离悟。这就有意思了,为什么理解还不是悟?

我们再来看,悟,常常用于哪些地方?
悟,最常见的用法,是“悟道”,比方说,释迦牟尼悟道,禅宗某祖悟道,等等。所有这些用法里面,似乎都暗示,悟,是一个短时间内发生的事件。正因为有这么一个暗示,才导致有顿教渐教这一类分歧与讨论。

其实,所有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真相在于,何谓“道”?

也讲坛经.5

“念”,可以理解为人的某一项高级生理机能的行为表现,该项机能作为进化的结果,自有其必要性。但是,这个必要性,本身不能保证任意的“念”行为,在一高等精神价值观的评判下,都是“正”的。也即,存在一个判别准则,使得人类可能的“念”行为,可以分划为两类:一类为“正念”,一类为“妄念”。
于“念”中而不“念”,这里的前一个“念”,就是指“正念”;后一个“念”,就是指“妄念”。

问题是,何谓正,何谓妄,何谓这其中的高等精神价值观。

这一伟大的分野,建立的精神进化的概念之上。

历史学的宇宙学原则

这个名词有点绕口,其实只是借用了宇宙学原理:对于这个宇宙的任何一个观察者来说,其所观察到的物理规律及相关物理量,都应该是一样的。
这个原理实际上就是哥白尼日心说的精神延伸:否定人类所居之地球在宇宙之中的特殊地位。
借用到历史学当中来,就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并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中心人群,历史观察者依据这个“中心”人群的价值观所进行的历史观察,相对依据其他人群之价值观所做的历史观察,具有任何意义上的优势。例如,更客观,更理性,更真实,更有价值,等等。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