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观念的演变
墨子
力者,重之谓。
力者,形之所以奋也。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牛顿
墨子
力者,重之谓。
力者,形之所以奋也。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牛顿
从修禅的角度,那所谓噪音,就是一种或多种习性。
对于受到习性沾染的人来说,言与无言之间的分际,基本是没有概念的。无论是表达出来的言语,还是独自自我内部的言语,基本没有受到监察与分辨,而只是受到习性的驱动。
所以,要首先在频度上降低这噪音,然后在气质上改造自己,不仅着眼于治标,更着眼于治本,就必须走上修禅的道路。
【动】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子萬民,養百姓而收其租稅;余哀其不給而屬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藥,無用砭石,欲以微鍼通其經脈,調其血氣,榮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於後世,必明為之法,令終而不滅,久而不絕,易用難忘,為之經紀,異其章,別其表裡,為之終始。令各有形,先立鍼經。願聞其情。
“以微鍼通其經脈,調其血氣,榮其逆順出入之會”,这句话是有背景的。
这个背景,可以理解为知识构架:经脉有通塞之别,血气可以外部手段调节,血脉的运行有逆顺出入之会。
言与无言,都不是问题;问题仅仅在于,言与无言,是否必然。
不必然之言,与不必然之无言,都是粗鄙状态;
必然之言,与必然之无言,才是精神完备。
何谓必然?
必然者,遵循本义也。
何等本义?
言的本义,无言的本义。
所以,这不是答案,而只是逻辑。
言的本义,对它者,无它者,则无言。
无言的本义,如我者,一人而已。
因此,若是一人,一念起处,万魔降临。
一念起关山
千里顾丘窟
-沈约《却出东西门行》
张居正的“万历新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全国禁止“别创书院,群聚徒党,及号召地方游食无行之徒,空谭废业,因而启奔竞之门,开请托之路”。
当时所谓“别创书院”,最热闹的大概就是最流行的阳明心学,天下纷纷,就好象现在的文化精英人士好谈民主、自由、市场等等时髦西学一般。
王阳明(1472~1529)去世的时候,张居正(1525~1582)已四岁了,所谓阳明心学被高高标榜、被广泛谈论,大概是阳明先生在饱经困苦而带着遗憾离世时,未始料及的。
文化,原本是一个学究而繁琐的词汇,但,现在成为了一个紧迫而热门的问题词汇,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站在异域文化的环境里,来反问,何谓中国文化?
这一反问,几乎是发生在无限多样的情景之中的:只要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一点差异,都可能构成某人提问的缘由。诸如排队插队、路面垃圾、社区交往、商店购物、公司政治、亲友来往、开车走路、音乐影视、子女教育...吃喝玩乐,点点滴滴,都能发现中西异与同,都可以被人提问,被人贴签,此是西方文化,彼为中国文化,然后,或赞或弹,最后,引申到文化之优劣大论。
新评论
13 years 16 weeks ago
13 years 16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5 years 11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