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值得肯定的,再说不足之处。
1,比较好地回答了王家卫自己的之所以拍这个影片的动机问题:为什么要拍这部影片?就是要弄明白他看叶问临终前拍的一段咏春拳演示录像时,发现途中停顿了一会儿,为什么呢?王家卫用一部电影来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回答得基本清晰:延续这个武学传统的责任,大到了何种程度。
2, 第一次贴近了真实武林来反映功夫,而不是基于幻想臆想。因此,可以说是第一部如此立意的影片,展示了传统中国人美好的一个方面。这点难能可贵,因为现代中国人对于那些东西已经很陌生了。
不足之处:
先说值得肯定的,再说不足之处。
1,比较好地回答了王家卫自己的之所以拍这个影片的动机问题:为什么要拍这部影片?就是要弄明白他看叶问临终前拍的一段咏春拳演示录像时,发现途中停顿了一会儿,为什么呢?王家卫用一部电影来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回答得基本清晰:延续这个武学传统的责任,大到了何种程度。
2, 第一次贴近了真实武林来反映功夫,而不是基于幻想臆想。因此,可以说是第一部如此立意的影片,展示了传统中国人美好的一个方面。这点难能可贵,因为现代中国人对于那些东西已经很陌生了。
不足之处:
傅山有句话,意思大概是,庸人有毛病,只配庸医;圣人有毛病,才需配圣医。诚哉!为至理也!
傅山这句话里面所谓的毛病,既指生理上的问题,更是指心理精神上的问题。普通人心理精神上出现问题,只配用《读者》《知音》之类的名言励志读物来疗伤,完全用不上圣人书圣人意的。这话颇为激进,但,深得道法自然之窍妙。
所以说,众生可怜,呜呼哀哉!
很多人没有读书的习惯,也有很多习惯读书的人对于读书并没有清醒的把握。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
很简单,是为了要熟悉我们周围的人与事物。
这似乎是一个很平庸的事情,其实不然,你之所以觉得平庸,正是因为你的理解过于狭隘。
刚才琢磨了下怎么在豆瓣开小站,注册到半途,进他的服务条款,直奔著作权部分看了看:
2. 对于您在“豆瓣小站”中提供的内容,您授予豆瓣网全球通用的、永久的、免费的、非独家许可使用权利 (并有权在多个层面对该权利进行再授权)。
对于非常关键的一个情形:如果用户发布了一个内容,豆瓣网使用了,然后用户再在豆瓣删除该内容,那么豆瓣是否还拥有该内容的使用权呢?没有约定。那就是说,他总是可以使用,“永久的”,你没有撤销其使用权的任何权力。
太贪婪过份了。
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做豆瓣的那位,还算一个彬彬君子,尚且如此算计用户,其他的,哈哈。
沈有鼎是很有原创性的逻辑学家、哲学家,同时代的冯友兰之流自然不可与之同日而语。
他28岁时有篇文章,是评论王光祈1924年出版的《东西乐制之研究》,其中的某些洞见,非常耀眼。
例如,“在中国古代,音乐是唯一艺术,也代表了艺术的一切。”
“音乐是我国古代文化发达的最高点。”
当然,他所谓的中国古代,指中国上古,晚也晚不过唐宋,而明清音乐已衰,至今日,中国音乐已亡。
他的这个结论是有依据的,更是一种难得的洞见。
可憾的是,现在那音乐,只存在于我们的心底,都不知道,如何才能在耳边唤起。
聊胜于无,那就想象一下李白所描绘的这个场景吧:
方舟子打假,如果知道把自己限制在秘书型打假,也就是学历简历文凭这一类作假的范围,举报而不是裁判,就是中国舆论监督的一股健康力量;如果他把打假延伸到学术评判的范畴,籍由他业已掌握的媒体力量,不仅举报还要裁判,就必然成为阻碍中国科学发展的一大反动力量。
道理是非常简单明了的:任何对学术争议问题的评判,都不能由行业外人士进行,更不能由公共大众媒体进行,在科学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西方社会,任何把学术争议诉诸大众媒体来进行的结果,都只是闹剧。
但在中国,方舟子掀起一幕又一幕这样的闹剧。
新评论
13 years 6 min ago
13 years 1 hour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