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Jan 20, 2005 - Blog entry

何谓格物?

《大学》一开始就说:
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啊.接着是一个讲做人的次序的话: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百姓,皆须以修身为本。

物格,就是去格物,格在这里是动词,去认知事物的涵义的意思。即知性的达到,获得知。

格物这个词有个非常有名的典故:明朝有个伟大的人物,王阳明,他年轻时,读了这段文字,就踏实地按照这个要求去做,所以他第一步想要达到的目的是格物。他想物嘛,总之是个东西,无论什么东西,都可以先去格一格。于是他看到了窗外的竹子,于是他约了几个同学,决定一起来先从“格竹子”开始。于是他们一起静坐在竹子的前面,就这么看着竹子,想着这个格物应该是什么意思。王阳明这个习惯很好,不懂一个词,就动手去实践,而不是查字典。

任何一种文化的核心观念是什么?

从人类整体的角度,就是我们何以必然地从动物长大为人,其中的关键当然就是我们的精神能力。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我们从小长到大,一方面是一个动物性到人性的过程,另一方面,当大多数人停留在某个阶段之后,我们该如何回答进一步发展人自身的精神品质的问题,就是从平凡的人成长为不平凡的人,成长为人类当中的杰出者,成长为反映人类整体进步的先行者。
就是说人的意义,只是放在一个从动物进化到人的整体背景下看才看得清楚,因为很简单,过去几十万年进化的结果是有了我们这样的人,但是不能说人就固定是这样子了。
显然人一直在进步。
只是这种进步永远只会是发生在极其少数的个体身上,由那些少数人带领整个人类的进步,几十万年来,人就是这么一路走来的。

佛典在现在的意义-金刚经讲解1

一个2000年前的人怎么可能切实地了解2000年后的人们的生活处境和意识观念,从而设计出能够被现代人接受的剧本呢?那一套神化剧本都是为2000年前的当时的人设计出来用来讲道理的,有效了差不多2000年,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现代社会,特别是由于科学在300年前出现的缘故,才逐渐冲击到了那套讲道理的戏码的合理性,还运用那些戏码是已经非常苍白无力的了
真正讲,佛经里面非常精粹,只是纯粹从理上去钻而没包含太多戏码的,并不多,金刚经则可以说是非常透澈的,直抵这个世界本质的一部佛典.

金刚经的主题,就是:如果这个世界存在终极的真理 ,那么这个真理当然还是得用言词来表述。但言词本身必然构成我们每个人理解真实的障碍,那么我们怎么能够做到通过言词而达到真实的最高境地呢?金刚经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的.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