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Apr 2005 - Blog entry

从古典世界迈向宇宙

宇宙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krsna.lamost.org/ASCIIMathML.js"> </script>



Galileo Galilei:落体的速率与它的质量无关。
Newton:
引力与惯性力等效;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等效;
强等效原理:
弱等效原理:

完全从欧氏几何出发,建立由近至远的天体位置关系:
太阳系的典型尺度: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椭圆轨道长半轴:1天文单位AU=215太阳半径。
地球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10^6)`,半径的`1/(10^2)`。
冥王星的轨道半径:40AU。
太阳与其他恒星之间的典型尺度:
相对于太阳系内部行星的运动,恒星是不动的,因此应用三角测量法而建立秒差距的单位。
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南门二,1.33秒差距(pc)=`2.7×10^5`AU。(可见相隔半年能够观察到的最大的恒星角位移还不到一秒。)

古典世界的图象

在Newton(1643-1727)那个时代的世界里,有一些现象是首先被特别注意到的,即有关运动的现象,从此运动的观念构成了我们现在被称为科学的世界图象的一个基础。相比之下,很多文明在未接受现代科学时,运动的观念并没有那样基本的地位。

对于生活中什么东西最重要,或者说最需要注意到,在不同的文明里可能是不同的,同一个文明在不同的时代也会发生变化。古希腊人很仔细,很单纯地思考过运动,古中国人却很少把运动从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世界里分离出来。

运动观念的背后,是对于时间与空间的独立存在性的观念,也就是说,在一个运动的图像里面,位置和时刻,都是可以摆脱任何惯常的物质对象而存在。这样一个强烈的观念构成经典世界的基础,亦构成经典世界的一个桎梏。

精神的表达立场

精神的内容,可以如何表达呢?可表达的基础又是什么呢?
每个人都有其主观的立场,如果只是叙述其立场,构成一种表达么?
是的,本质上,每一种教义,每一个圣哲,都只是叙述其立场,并构成一种表达。
那么,人类的精神全景岂不是犹如散在的沙粒,各自只是以其存在而外显?
不然,精神的叙述,是依附于修证,基于此在的修证,而获得涵义的展开。

那么,如果我们需要对于人类精神有一个全景的洞察,就必须从每一个典型的实际修证内容开始,在这个起点上,如果使用一种未必唐突的语言,一种接近生理学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话,我们就可以踏破言语与文化的多样性迷雾,从而截直看到人类精神的演进进程。

自杀何以可能?

后面是有关一个自杀事件的文字报道。
那篇留言应该是她写的,一份致命的文字。

首先摘出其中的关键词:

“真正快乐的时刻 内心深处感觉到归宿感 习惯 性格 命运 希望 苦难 环境 孤独感 生命的价值 幸福的时刻 盼望离开被彻底孤立的环境 人应该有选择死亡的权利 ”

隐然其中是存在具体境遇上的诱发因素,但我更关心的是,一种更为根本的心理状态,何以是致命的,而在这种状态下,换一个境遇,仍然会诱发类似的事件。

从最粗俗的意义上看,一个理智健全的人选择自杀,是极度违背人对于死亡之恐惧的常理的。这意味着存在一种未名的心灵力量,是还很少进入一般的知识灯光之下的。那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灵力量呢?

为何我们敌视生理?

或者说敌视我们的肉体
以及甚多的其他同义词

其实,这是一个两难问题下的常见结果。

存在诸多甚至是似乎相异的表象,都是这种所谓敌视的态度。
例如,对于身体意象的隔膜;缺乏从自我精神出发对于肉体健康的恰当把握;追求以伤害肉体为代价的快乐;似乎是始于对肉体的尊崇而实际上导致一个敌视肉体的结果的所谓荒淫;...;一个常见的说法就是灵肉的分离。

灵肉的分离,在现代的语境下,已经似乎有些过时,或有些扭捏,但实际上仍然是一个很好的具有强大的解释现象层面的能力的描述。

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大体上可以说体现在“欲望”这个词汇上面。

欲望,是我们用来描述从生理出发之需求的词汇。我们有欲望,或者没欲望,构成人生最基本的构架,决定人生最基本的轨迹。或者,我们纯粹以欲望为动力,或者,我们以欲望为敌人。这样一个二元的选择,颠倒众生,都是基于这么一个笼统的概念-欲望。

婴幼儿语言发育的一个问题

单纯从言语的角度,对处于语言学习阶段的婴幼儿进行发音样本记录,然后基于这些样本,看是否存在发音方面的特征性演化,我想这应该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
印象中已经有不少针对黑猩猩等动物的发音研究,不过鉴于动物发音具有非常强烈的行为性,婴幼儿的学习期发音应该具有更加良好的结构性演化规律。
妹妹周岁女儿的发音能力日新月异,每每发现她能够吐出新的音位,其令人感慨之深不亚于面对任何宇宙奇观!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