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Jul 2005 - Blog entry

Date

人的物性与神性

是观看历史的两个基本点。
如果说从__世俗的存在__出发来观看历史,是回到某种程度的历史本质,那么如果再后退一步,从__人的物性__出发来观看历史,则可以回到更为基本的历史本质。
可能会出乎意料的是,人的物性极尽之处走向了其神性的领域。

路线图

历史的个人侧面
从个人的发育成长开始->
基础的认知,情感,心理,意志,欲望等,构成世俗社会的基本个体单位->
个人参与社会生活所面临的问题:自我成长,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思想活动...->
为什么社会生活会向个人提出如许问题呢?于是反过来再看历史的群体侧面
动物群落的自组织->
人类群落组织行为既由个人特性为基础,又对个人提供环境压力->
知(知行合一的知)对于人群的驱导意义->
群体发展的诸方面->
因此而揭示历史之核心乃是需要落实在个人之精神先驱被迫为人类寻求答案。

题外:
迁延至此,才通贯了整个理路。
但理路尚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__熔__与__观__的力量,至今才勉强具备。

历史的涵义

坐在这里,随便想一个人,比方说,郑和。
——————————————————
600年前,这个时刻,我坐在指挥舰的舱室里面。
宝船巨大,后人认为排水量上万吨,也有人认为好几千吨,总之相比于接近1个世纪后哥伦布才一百吨的船,可谓巨大。所以这个近晚的时分,很沉稳地在驶向长江口。
我的船队有2万多官兵,几百条各型船只,云帆遮天蔽日,一支乘风而行的大军,自足饱满而秩序井然。

听取完各位副手的工作汇报,平静地看着舷窗外暗淡的水光。当然,我绝对不会想到过了约4个半世纪,一支不到50艘船约4千人的舰队却彻底打败了这个国家。如何完成今上朱棣交待给我的任务,把全部的筹划落实,通过管理和调度这庞大的舰队,而逐一地实现,是我每天的全部活动。

郑和所牵涉到的几个概念

(建议使用firefox浏览本文,因为古籍中使用的一些异体字由于编码的缘故无法在IE里面正常显示,只能显示为空白,而firefox则因完美支持UTF-8显示完全正常。)
郑和的事情,涉及到:
对于国家的概念
交通的概念
国际贸易的概念

我感兴趣的问题是:
*明朝或者说一直到清朝,中国人对于国家的概念。这个概念拿来与同期的欧洲人相比的话,直观上就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从整个行为上而言,无论是动机还是结局,郑和显然就与哥伦布迥然不同。
*交通的能力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是因应通商的需求,如果这个国家没有因为政治与军事的目的而行使国家意志以求交通能力的增长,而同时商业力量又因被上升到道德规范的层面受到压制的话,很难指望郑和之后中国能够对航海技术出现更高的需求。

可言说的时期

言说,分为三个逐次的境地:
*意识,漂浮附着于每个人的每个时刻;
*思想,藉由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很多人都拥有一种称为思想的东西;
*见证,是实地,还可以有其他的称呼,是少数人穷根究底之后所抵达的位置。
依据此三个境地,这个部分在三章的结构里面推进着加以叙述。
*[第一章.可以把一切都说尽吗?]
*[第二章.我们有分歧吗?]
*[第三章.止步于断崖]
观看人,首先是藉由其言谈,那是我们理解人的基本途径,也正是人类言语能力的功能之所在。
但我们平常经由言语的理解,在把握内容的同时,往往忘了,我们是行进在言语之途。
这点小小的遗忘,会带来一些后果。
例如我们大量的争论,其实只是由于言语这种方式带来的;

贬谪思想的新时代

现代化社会的一个结果,是贬谪思想。
所谓贬谪思想,是这样一个过程:
随着世俗社会的自主意识成为基本的力量或者说趋势,来自精英的思想被贬谪或者说被伪造,从而使得崇敬作为世俗社会的一种美德,消失殆尽。

现代化进程是由资本主义之兴起而启动的,随着商人进入社会精英阶层,物质财富在社会大面积的积累,媒体传播与大众交流的发展,个体的自主性,或者说民主自由概念逐渐占据社会思想体系之中心位置,使得大众自我的话语权获得极大提高。
在这样一个新的局势之下,精英的产生模式被染上更多的大众色彩,或者说更多地依赖或者说更多地获得大众的助力;同时,面对大众自主性的增强,精英思想的传播或实现的整个行程也大为缩短和有效完成。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