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2006 - Blog entry

时间到底是约束还是轨道

时间,最早的概念,应该直接源于生命自身的时间性变化,积累到人类这个物种上,我们自我感知到的自己的生命现象,几乎没有独立于时间的。
但是,怎么把时间这个概念抽象出来呢?这个过程并非很容易。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仍然不能明确地使用时间这个概念。
最先做到明确使用时间概念的,是物理学,用一个稳定周期性的系统来表征时间,就是一个明确的做法,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我们所谓的时间,就是一个时针系统计数所表达的含义。在这个含义上,我们就可以考虑一切发生的事件里面所包含的时间概念。

能够看到光谱

能够看到光谱,是人类的大幸运.因为对光谱的精确测量,在20世纪初,把人类从古典世界带入了量子世界.
光谱是什么样子?日常最熟悉的,就是彩虹。
在1666年,牛顿运用三棱镜针对彩虹做了完备的试验.参见[牛顿做的光学实验与牛顿对光的古典理解].
让一束阳光通过简单的三棱镜,就可以得到彩虹:

这样在空间上把不同颜色的光线在一个方向上铺开而形成的图样,就是光谱。

人类的可言与不可言,是互补的

可言,就是我们任何可以表达的东西;不可言,就是我们只能在静默中体会到的东西。
这两者是互补的,意味着:可言的极致,乃进入不可言;不可言的成熟,又进入可言。更进一步地说,我们的可言必须达致不可言,而我们的不可言也必须成熟到无碍的可言。或者说,两者必须无碍地同时存在,相互映照,才是一个基本的境界。而只有达到这个地步,才能有稳定求道的基础。

所以,可以因此而建立一个非常具有操作性的判别准则:
1、清晰的思维或表达背后是否存在清晰的不可言感知;也就是表达是否能够不破坏你的静穆;

什么叫互补性

互补性,说穿了,就是,我们的日常概念,或者说我们的直接感知,如果追问到一个极限的话,如何回答超出这个极限的问题?

比方说,在我们的物理学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
电子究竟是粒子还是波?
“粒子”,“波”,这是两个典型的日常概念,或者说是建立在我们的直接感知之上的物理概念,因为尽管缺乏严谨性,你还是可以轻易地想象,粒子,就是像一块石头那样的东西,波,就是像水波那样的东西,然后我们会自然地概括:粒子是局限在一定空间范围的东西,波是在空间中持续扩散的东西。然后,在我们的日常观念下,这两者是绝然相反的面目。

找到了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

模拟的视频:

人间裂隙何以存在?

放眼看去,人与人之间,赫然存在有时是深不可测的裂隙。
观念,信仰,知识,文化,情感...诸多的方面,都有可能是裂隙延伸之处。
这样一个景象,令我陷入疑惑。
多样性,似乎是群体所必备的,很容易地,我们可以联想到大数群体的概率分布.但我的疑惑是:
1,何以存在一个如此之大的样本空间?
2,绝大多数的个体所占有的空间何以如此之小,相比于整个样本空间而言?

答案似乎又是很平庸的:
1,历史的积累;
2,个人的成长相对于历史的积累.

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变成一个现实的对象,而不是可以轻易被时间淹没.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