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Nov 18, 2010 - Book page

Date
  • All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虚伪

虚伪,是一个重要的精神范畴,也是精神史极端重要的命题。

一般所理解的虚伪,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技术,用于顺应对象的需求,而达到自身的目的;
但,更为深刻的虚伪,则是基本无意识的,基本非技术的,甚至常常是义正严词的。这种类型的虚伪,更为常见,也因此而成为精神史之重要命题。

这种虚伪,可以体现在个体,也可以体现在群体。在历史上,有不少非常典型的例子,如欧洲中世纪攫取了世俗权力的神权阶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某种社会无意识,普世价值旗帜下的现代说教者,等等。

不过,更为重要的虚伪事件,发生在宗教与思想的历史中。

何谓诗?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每一个真正的诗人,都想过,甚至终生都要想。

陆游就是这样一个诗人。

在陆游30多快40岁的时候,喜欢文学的宋孝宗即位,某天,闲谈中这位新皇帝问周必大,当今诗人,谁可比李白?周必大一点不犹豫地回答,“惟有陆游。”

周必大这么推崇陆游,倒不是因为他与陆游私交好,而是当时大家所公认的。早在18岁时,陆游得遇恩师曾几,而曾几呢,是当时江西诗派唯一健在的诗人。曾几对于陆游多年的影响,使得他有了第一次诗学开悟:

忆在茶山听说诗
亲从夜半得玄机
常忧老死无人付
不料穷荒见此奇
律令合时方贴妥
功夫深处却平夷
人间可恨知多少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