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语言是我们完成认知的必要环节。
我们通过语言来完成思维,特别是社会的思维。

中文字典

宗旨
指向一个意识功能图谱,以汉语为例。所以最终将由此字典,呈现一个人类认知演进历史景象:从最原始的观念及其语用,演化为目前的日常语用世界。

写法
按照传统的字典形式,对每一个单字给出分析,以单字系词汇。

人,仁,元

从这三个字的字源关联,可知中国人对于人在这个宇宙中的地位,有着深入骨髓的观念。

舛部

舛 chuǎn
最初是单纯的几何构型的描述,“对卧也。《说文》”,由此构型而衍生出描述性的“乱”意。
朝臣舛午,膠戾乖刺。注:言志意不和,各相违背也。《汉书.楚元王传》
躁静异尚,翔沉舛情。《抱朴子.任命卷》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庄子.天下篇》
诡类舛错。左思《吴都赋》
遵塗每多舛,顾省能无忡?王融《静行诗》

此一“乱”意,延伸到了该部的两个主要的字:舜,舞。

舜 shùn
《说文》,草也。草自然有乱的成分,特别是繁茂状。五帝之一虞舜,名曰重华,正是取此繁茂之意。

舞 wǔ
《说文》,舞,乐也。

中文语义学

中国的语言学,最早是从语义学开始的。

《论语.颜渊》
季康问政于孔子,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孟子.滕文公上》
滕文公問為國,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徹者,徹也。助者,籍也。"

文明的累積,使得語義需要額外的闡釋,而不是像最初始的那樣,通過語境來獲得自明。

语言的个体发育与史前文明

可以先做两种假设:
1.现代我们可观察的语言个体发育过程,与史前文明时期是一样的;
2.是有所不同的。
不同的假设,都会对我们同时理解这两个方面的迷雾有好处。
如果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可以从婴幼儿早期的认知,学习,与语言发育过程当中,理解到唯独缺乏积累的史前文明创造者们的处境。
如果是不一样的,那么可以追究差异之所在,从而有可能获得人类基于文明的生理体的进化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