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疾病

有两种疾病是绝对无药可治的:老病和死病。
也有人因此缘故而尝试精神之路,无它路可选,唯有以命搏之。
这就是王阳明所谓“颠簸精神”者也。

然而,真正的答案,来自此题之外。

佛家讲,生老病死,人生四大老师。
这四大老师当中,头尾两个,生和死,相对而言,较易激发我们的警醒与沉思;中间两个,老和病,则常常不能做好老师。
例如,感慨生死者,常见深思状;叹息老和病的人,则一般都是漂浮状。
是啊,生死,是强烈的黑白,老病,则并不显眼。老么,无非就是过生日时点点感慨;病么,睡个觉,吃点药,过去了,也就忘记了。

其实,老和病,是更富有教益的老师。因为,生和死,我们终其一生,都只会亲身遭遇一次;而老和病呢?可以说,每个时刻都在进行。一个你一辈子只见识过一次的老师,和每天站在你身边的老师,哪个更能让你获得教益呢?

如果想象自己是一头羊,被单独拎出来,被斩首剥皮大卸八块,而其他羊都围着你看热闹;
或者,想象自己在羊群里面,成千上万只羊一起,走向屠宰场。
两者的结果都一样,哪种会令你感觉更加难以承受?

我估计大部分人会宁愿和羊群在一起,即使是走向屠宰场。

生和死,一般都是个人的事情;老和病,常常是大家的事情。大家都在老,大家都偶尔有些病,所以,不难承受。
所以,最耐心的老师,一般成了最容易被漠视或忽略的老师。

很可惜,时光流逝与疾病缠身,其实是人最好的心志课老师,因为,它们都是以当下的失去,向你教示当下的获得:失去时间和健康的情势下,逼迫你还原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一个心志充盈恒常的人。唯此,你才拥有此恒在,才拥有此身心的力量。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