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注我

做点注我的事情,谨守义理的做法见这里

4.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这章对于实作练功非常有益 。
冲,冲虚。用之,用道。盈,满,用而不满。
练气的时候,一种向上的积极的感觉,同时又是达到虚的感觉,所谓 冲和 就是这个意思,冲是有一种内在气感的感觉。鼓动内气的时候,就是一种冲击的感觉,由冲击而达到虚。
运用那个冲而致虚的气感,但不要满,就是不要很强地用意。
为什么不要满呢?因为身体内部必须有像深渊一样的感觉,如果一阵用意就让自己感觉很满了,那就不是深渊而是小坑了。
所以接着说,淵兮,就好像自我内部是万物之源 。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自我内部犹如深渊,任何锐利的箭头落入深渊,还能够感觉到它的锐利吗?任何纷扰也如此看待,就是我们内心的很多的意念,可能是尖锐的,可能是纷扰的,都能够在深渊一般的自我当中自然消融。和光同尘,就是平等观。
湛,明澈的意思,就是那个感觉似有似无,但明晃晃的清澈。我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似乎就是先于一切的存在。(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5.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于中。

芻狗,走狗,野狗。这是对天地万物人的基本看法,就是一种中性超然的看法。
天地的本性,就像是车轮(橐龠),车轮中间是空的,但能够稳固地载重,所以是虛而不屈,越是滚动,越是跑得远,所以是動而愈出。
多聞數窮,不若守于中。还是从车轮这个意象来的,但却是非常关键的,对于车轮来讲,能够跑很远,但对于车轮本身而言,它只是绕着自己的轴心转而已。引申下来,就是人的内在进步,其实根本在于守中,巍然不动,而不是去追索各种各样的道理,寻找各种各样的法门,获取五花八门的知识,所谓多聞數窮。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其实是非常彻底透彻的,因为天地宇宙是如此之大,万物都是一个演化结果而已,天地本身并不存在偏心或仁义。
所谓圣人,看待大众,其实本质的心态和宇宙看待万物是一样的。因为对于天地而言,万物的来源是如此清晰,以至于对于宇宙而言,完全只身一种彻底客观的规律在运转,完全没有什么余地和空间是可以放置仁义的。对于圣人而言,同样的,大众的心灵和肉体都是如此清晰,没有半点混沌不清的地方,所以圣人看待人世,真的也只是看到背后的客观运转,作为圣人本身,没有什么仁义可以用来干预这个运转的。
这个道理正是薄伽梵歌里面的那个马车夫krsna向王子阿周那叙说世界本质的话头,因为阿周那当时在战场上,对面的敌人是自己的兄弟和叔侄们,王子在开战前受到道德的拷问。
多聞數窮,不若守于中。可以说是练功的一个诀要。
这里面是一个表面的悖论,就是说为了能够让自己从日常平庸状态进入一个境界,不得不采取的方法,就是借助于诸如运气,意念思维层面的反观,等等,但是一旦当你跨入那个门槛, 所有那些法门,都可以说是成了多聞數窮,也就是过多的闻见,过多的心术(数穷),然后你就得知道,入了那个门槛,所有那些,一方面是引领自己找到感觉,另一方面又是不如本原上的守中。
这个守中的感觉,就是一个简单的对于安居自我内部的描述,有些经验的人都知道,那么简单的一个词,要诚实稳固地做到,其实是多不容易,是需要长期积累才能一念即到的。所以对于具体的练习手法,一定要辩证的看待,不可不用,又不可执泥。
那么达到守中境界的话,又是怎样一种实际进步的感觉呢,实际上就是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守中,内部是虚的,但却是稳固踏实,丝毫不屈,从外部看来,越是作为,越是在内虚的方面获得进步,就是所谓动而愈出的意思。
所以老子感慨,天地之間,是不是就像是车轮一样啊!而我们人的最高境界,正是在这个内部运作上,和天地达到一致。

6.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兮若存,用之不勤。

这章专门地说人的身体上的修证。
如果抽象地看一个人的肉体,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每天有食物空气和水,进入人体,然后再排出废物,例如吐气排汗和大小便。古人把这样一个负责物质通过人体进行运转的抽象机制,称为谷神。
没有这个机制的持续运转,人的生命当然就停止了。这个机制的中枢称为玄牝。对于玄牝到底是一个什么感觉,老实说是必须通过练功的实证而获得,我反正是还没有达到清晰实证的程度,所以接着说:玄牝之門,是天地之根。
大体上,我的理解,就是人体的这种运转,其实反映的正是天地最为核心的运动过程,因为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看法,人体确实是宇宙演化所达到的最为精妙的运动形式,而其他什么恒星星系之类的都是非常粗暴简单的运动,所以这个精妙肯定是最为极致地表达了宇宙的能力的,所谓天地之根。
然后说綿綿兮若存,用之不勤。这个当然是玄牝之門的一个基本的运行形势,但这个运行形势也是可以反映到一些低层次的感觉上的,例如呼吸的放缓,内气的绵绵不绝,等等。

7.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后(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这章是一些非常基本的辩证态度。
天地之长久,源于天地无生无灭,所以圣人要合于天地,可以学习这点,就是如果把自我放在自我的后面,实际的结果,反而是让自己受益,如果超脱于自己,让自己站到自己以外去看待自己,结果反倒是能够让自己持续存在下去,圣人极度的无私,实际上反而使得其获得真正私有的东西。

8.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最高的善就像是水,水能够灌溉万物,能够对万物做出贡献,但绝不争高位,而是居住在众人都不愿居住的低位,因为水总是呆在最低的位置,所以水这个意象是非常接近道的。
因为水不争高位,所以没有谁跟水过不去,即夫唯不爭,故無尤。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是讲一些接近道的像水一样的表现。居住,就是自我的感觉,是在低处,内心像渊,予人像天,言语有信用,政治上讲究治理,做事有能力,行动合乎时机...

Comments

互参:老子他说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老子他说 第六章:
“穀神”即空洞虛無而生妙有的功能,便是天地萬物生命源泉的根本,取一個代名詞,便叫它是“玄牝”。“玄牝”雖然中空無物,但卻是孕育天地萬物生命的窟宅,綿綿不絕,若存若亡。

人體的“會陰”部分,則是人身生命源泉的“玄牝”之處。印度瑜伽術有關身瑜伽的術語,叫它“海底”,或視為“靈能”和“靈力”的窟穴。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44、静坐与“炼精化气”的剖析

解读的真透彻,长见识了

一直在看你们讨论的热火朝天的,自己也说不上话。只好继续做观众,我最近也一直在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到底与你们有何不同处,没想的很明白,只好先沉默着。等自己理清楚了,也许说一说,给大家提供多一种参考比较的材料。我的人生或许有一些奇异之处,我自己也弄不明白有些事情。

是学习,不是讨论

老实说,我是借这里丰富而且深刻的资源在学习,不是在讨论。在这里注册的用户应该都是非常愿意上进的,但是总是潜水肯定无法得到具体的指导的。把自己的人生经验贡献出来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这也是逐步打开自己心灵的一种形式。我们经常听到”头脑风暴“这个时髦的词汇,这里就是这样的一个开放的平台。幸运的是,这里来来往往的人知识面和人生层面很具有互补性,希望能看到更多真诚而积极的互动!这里的很多东西是需要实证的,希望有这方面体会的人也能参与进来。

为什么我用“互参”来标明题目,是因为我觉得这样的资料可能作者没有涉及到,读者可能需要,可以对照学习。这里隐藏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我是在跟随逐个tag进行思考,所以顺手就写一点相关的思考和资料,借这个回复的机会,向yijun表示深切的敬意!

题字的选择

送给我的弟弟一本《老子》,在扉页题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恍惚之间,发现自己不真懂老子已有一段时间了。

其实本来打算题上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
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然而将欲章易生误会(将自然的“将要”解为人心的“想要”)
误会则移道枢入于术
则生机巧心
考虑到这一层就依然题上前两句

隐秘的精神路径

曾经,每逢清晨,大声读颂。
不知觉间被带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中,
才发现老子是一本含有隐秘的精神路径的书,

回想被带入的过程
先看见道反动的趋势
道反动的具象
然后产生的感觉是
要隐入,退却,沉沦
但在隐入过程中却无比微妙的
后隐入伴随着至大的前动力(准确地说,它连前都不完全是,它说不出来)
不可阻挡
退却使人欣喜进步
无神地有神

看到先生的老子注我
觉得惊喜
或许,关于心的经典
所诠释的理的内一面
皆有与心的思路相互证会的摆布

而我突然发现
浸淫在西学风气之中
离开它已经很久了
即使我早知如此
致虚极,守静笃。
却不真懂,虚与静是什么
于是直接压住到那里
结果完全是错的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