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历史

0.序说

原始医学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的,由原始医学开始,而发展出各自的民族医学,在每一个民族的历史当中,都是一个有内容的章节。中医可以被放置在这样一个框架里面进行考察,从而有助于找到中医的文化特性。

医学的认知源头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生命的看法,一个是医学治疗的经验。在这两个方面定下基调后,医学就开始了它的演化历程。

1.先秦两汉

在先秦时代的典籍里面,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了解,人们对于生命的种种看法,特别是,知识前沿人物对于生命的看法,这些看法从属于一个文化的核心内容。
考虑到生命本身具有无比的复杂性,和深秘的存在意义,如何看待生命,不要说对于先民,对于今天的我们,一直就是一个极端困难的问题,实际上,本身作为生命体的人类,面对生命,如何进行认知,可选的途径也是相当有限的。

然后,我们把目光的焦点,对准先秦时代的医学家们。
那些医学家们的名字是什么,绝大多数都没有记录下来,但是,他们的著述有一部分保留下来了,那就是目前可以明确认定为完成于先秦时代,最迟不迟于两汉时代的医学经典,以及现代考古发现所获得的先秦两汉医学著述。

《黄帝内经》

《黄 帝内经》是谁写的?或者问,是什么时候写的?一部分人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一些医学家陆续写成,后来被汇编到一起,并被伪托为黄帝时代的作品;一部分人 认为正如内经经文自己所表明的,是由黄帝时期的大人物著述,持这个观点的,往往本身就是大医家,对内经本身有很深的理解和研究,例如明代大医学家马莳,他 是唐朝王冰之下,整理注释内经功劳最大的人。他就旗帜鲜明地认为,内经的经文并没有说谎,就是黄帝与六位臣子:岐伯、鬼臾區、伯高、少師、少俞、雷公,平 常进行医学讨论而整理出来的,也就是《史记》本紀里面所謂咨於岐伯而作《內經》之内经。
馬蒔的观点是:
《素 問》者,黃帝與岐伯、鬼臾區、伯高、少師、少俞、雷公六臣平素問答之書,即本紀所謂咨於岐伯而作《內經》者是也。此書出於岐伯者多,故本紀不及諸臣耳。帝 以人之生也,負陰而抱陽,食味而被色,寒暑盪之於外,喜怒攻之於內,夭昏凶札,君民代有,乃上窮下際,察五氣,立五運,洞性命,紀陰陽,咨於岐伯而作《素 問》八十一篇,而復有《靈樞》八十一篇。書中止以天師夫子尊岐伯,而鬼臾區諸臣不與焉。至雷公則自名曰小子細子,黃帝亦有訓之之語,意者所造未及諸臣,而 年亦最少歟。且其曰公,曰伯,曰師,似皆以爵稱之。即如寶命全形論有曰天子,曰君王,移精變氣論、五常政大論、《靈樞》官能篇皆稱曰聖王,著至教論、疏五 過論有封君侯王,《靈樞》根結篇有王公大人等稱,則其為爵無疑也。至於鬼臾區、少俞、伯高,皆諸臣名耳,後世謂出於韓諸公子之手,或謂秦儒所作,是皆泥於 爵號文字,而未繹全書者。今詳考六節臟象論、天元紀大論、五運行大論、六微旨大論、氣交變大論、五常政大論、六元正紀大論、至真要大論等篇,則論天道曆法 萬象,人身經絡脈體,人事治法,辭古理微,非子書中有能偶及雷同者,真唯天神至聖始能作也。愚意上天以仁愛斯民為心,而伐命惟病,治病惟書,然元默無言, 故挺生神聖以代之言,蚤出此書,以救萬古民命耳。況六書制自伏羲,醫藥始於神農,自伏羲以至黃帝千有餘年,其文字制作明甚,外紀本紀俱載黃帝紀官奉禮,明 曆作樂,制為袞冕舟車,畫野分州,經上設井,播百穀,制城郭,凡爵號文字,時已咸備;歷金天高陽高辛諸氏,又經三百四十餘年,始迄陶唐,則諸凡制作,人知 唐虞為盛,而不知肇自羲黃,其所由來者漸也。

藏象

经络

经 络理论以及针灸疗法在先秦已经非常成熟,其在当时中医大家手中,甚至是最重要的疗法。站在今天的角度,有一个很费解难解的问题,就是这个理论如此成熟,但 又与我们今天的科学距离遥远,那么经络理论是如何演化出来的呢?采用简单的说法,就是先秦医学家们言之凿凿的经络,他们是如何发现,并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 生理学概念,而我们又为何迄今不能认证到这个概念的呢?

北宋道士张紫阳谈到了这个问题,在他写的《八脉经》里面:
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阴蹻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蹻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
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
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惟在阴蹻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脉、冲脉。此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
而 阴蹻一脉,散在丹经,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酆都鬼户,曰死生根。有神主之,名曰桃康,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 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谓:天根月窟闭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 体轻健,容衰返状,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
要知西南之乡,乃坤地。尾闾之前,膀胱之后,小肠之下,灵龟之上,此乃天地逐日所生,气根产铅之地也,医家不知有此。
明代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进一步针对紫阳此说而指出:
丹书论及阳精河车,皆往往以任、冲、督脉、命门、三焦为说,未有专指阴蹻者。而紫阳《八脉经》所载经脉稍与医家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也。
因此,我们基本可以肯定,经络至少是有一个经验基础的,只不过这个经验,不属于我们常人的经验范畴,而是属于修行者的超常经验范畴。

2.三国两晋南北朝

3.隋唐五代

4.宋

5.金元

6.明

7.清

8.面临现代化压力的中医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