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jun,Motif,Guo三人聊天略记【motif写】

Yijun,Motif,Guo三人聊天略记
【motif写】

第一个问题是Guo提的,我去泡茶了,所以没参与,而今也记不清了,从清晰处开始。
Guo提出讨论“欧几里德几何对于空间经验的整理”这个话题。古典几何中,有三种最基本的元素:点,直线,平面,它们之间大致可以建立三种关系:关联,介于,合同,然后可以引出五条公理来描述这些关系。

Guo问:“到底怎样理解点,直线,平面,以及我们感知的空间和其对应的抽象内涵?”
Yijun略答:“此问题本质上涉及这些概念的起源,人类究竟是怎样把一些日常经验提炼成这种纯粹的概念,至今众说纷纭,不过,仍然可以寻找一些客观的线 索,例如,修房子,追捕猎物,丈量土地,等等,诸事中都蕴含了产生几何图像的可能。如何把这种几何图像固存起来呢?人类选择了概念这种方式。很可能有更好 的方式来描述人类感知的经验和图像,但历史上,选择的是概念,思考格局已定,一套经典的几何体系伴随人类的进化也蔚然成观。”

Guo问:“直线中的‘直’怎么理解?它里面是不是蕴含了太多经验性的东西?弯曲的面上有所谓的‘直线’的东西吗?”
Motif:“直线概念确实蕴涵了太多经验性的感知在里头,但要更深刻的理解其含意,必须放在一更大的框架内来看待,前提是相信人类在进化中获取的理解 力。在现代微分几何中,‘直线’的概念被所谓的‘测地线’所取代,或者说后者是前者的某种程度上的类比。对于曲面上的一条曲线,可以定义一个度量其自身在 曲面内的弯曲程度的数量,名为‘测地曲率’。我们把曲面上测地曲率等于零的曲线称为曲面的‘测地线’。测地曲率只与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有关,也就是说,它 是一个内蕴量,可以用Liouville公式来具体计算测地曲率。而且,由测地线方程可以推出,当曲面退化成平面时,曲面上的测地线正好变成平面上的直 线。举个例子,球面上的测地线就是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所交的圆,这类圆俗称大圆。更简单直观的一个例子是,圆柱面的测地线就是将平面卷成圆柱面时由平面直 线变过来的那条曲线。有趣的是,自然界的攀援植物绝大部分都是沿测地线生长的。数学和物理学一道能揭示自然和宇宙的真谛,这是一件奇怪而又鼓舞人心的事 情。Jacobi说得对,数学是人类心智的荣耀。”
Motif和Yijun一致要求停止此话题的讨论,建议Guo去读些这方面的基本书籍,待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内容后再进行讨论。Guo的意向是好的,与哲 学思考沾边的人怎能不需要一些数学和物理方面的基本素养呢?同样,也以此勉励自己,须持之以恒的充盈自己的精神素养。在数学的艰深领域里,同样需要天马行 空的想象和虚怀万象的胸襟。

接着,Guo又提到了细胞的有丝分裂,并问道:“如何从细胞层次入手理解如此奇妙的生命?从非生命物质到有生命痕迹的细胞模式的产生,中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这段历史(套用人类的概念语言)又有多漫长?”
Yijun:“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关于生物学的微观领域,目前人来还所知甚少,仅仅有丝分裂这一种现象,就够人类忙上很长一段时间,目前的物理学和数学还无力给有丝分裂的机制来一个足够清晰和自洽的描述。”
Motif插话:“关于DNA分子结构以及细胞有丝分裂的动力学机制,涉及到的数学和物理相当复杂,甚至还有待新的工具的发明,大自然似乎很容易就给人类的理性思维制造一个边界。”
Yijun:“‘进化’的观念,对于理解生命现象绝对是个重要框架,而且要把它看作一个开放的框架,而不应仅仅把它看作是一种知识。科学在进步,人类在不 断获得新的成就,知识的疆域在不断扩张,所有这些事情都在服务于人类的进化。这是宏观的层次,微观上来说,人类的生理,心理,以及神经活动,都对应着一些 分子生物学上的事实。比如,情绪大幅度的波动,你当然可以给它找一个非物质事实的理由,例如,受到极度的刺激,然后以此为理论基础,再慢慢安抚他/她;但 更稳妥的方法可能是先给他/她注射一针镇定剂,让患者从细胞层次稳定下来,然后给他/她上一堂安慰课。人为何会产生恐惧,恐惧的神经机制是什么?探索这样 的问题最好的手段是微观试验,以此来搞清楚神经细胞是怎样获取外界信息,又是怎样把陌生信息翻译成细胞行为的。”

Yijun似乎对生物学很感兴趣,后来我想,他或许走到了正确的方向上,所有的表象,事实,历史,知识,感情,都是围绕生命而生发的,一旦生命寂灭,一切 亦重归于虚空,即使留得些许痕迹,那也不过是宇宙深处偶尔泛起的一堆泡沫。人类的精彩纷呈,只是在有限里展开,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短暂的一生当作永恒的起 点,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可以使自己信服的理由而已。

休息了几分钟,然后去吃晚饭,全是素菜,我本来想点个荤菜,补充下蛋白质,但Guo和Yijun全主张吃素,只好主随客便。饭后散了会步,很遗憾,这片院 子不是一个散步的好地方。每步跨出,困惑喷涌如泉,我仿佛履空而蹈,突然觉起,古之仁人贤士了不起,能于日用货色上料理经纶,很不简单。回到房间,继续讨 论。

Guo继续提问:“Yijun,你怎么看待学术与修习的民间消长?”
Yijun:“其实在中国古代,是没有学术这一说法的,这都是西学东渐之后近人提出的一种界说,背后持立的是西方文化里别门分科的思想。”
Motif插话:“中国历史上那些大的精神成就者,大都是通人,直至清末的那些所谓的大学问家,都不出这传统一脉,章太炎,马一浮,王国维,都是通儒,马一浮就主张六艺该摄一切学术,而六艺则统摄于一心。”
Yijun:“在中国,修行是面向草根的,这个特点源于所谓修行的本质,乃是实作。”这段谈话,我已记不清,只好作罢。
Guo又问了一个关于语言的个体发育与史前文明的问题,而今也模糊了,只好放下。

Motif开始主要发言:“Yijun,‘体证’在你的思想里是个核心的观念,我问你,在你所有的言说背后,都有自己的实际体验作支撑吗?”
Yijun:“ 实际上,对每个人,这都是不可能的,此处,正体现了思想的功能,即如何从一虚设之场景中打捞足够本质的内容。其实,人的很多迷惑或者误解都来自于不恰当的 提问,提一个好问题比来一段逻辑上圆融的阐述要困难得多。我的原则是,有三分状态,就说三分话,不在状态,就静默,言语本是对涵义的展开,此一呈现过程 中,自己的感觉必须跟上。此处之状态,具体而论,就是气象和境界对己所言之意的召唤,是一种感受此在的激情不得已的澎湃。一个人可以很容易的做到肆纵词 华,婉转归己,但终究只是比拟卜度,与本来的性命生机了无相干。如此,常人见惑丛生,无从证会自己精神境地的真正景观。”

Motif:“何以入静?何为止观?如何方能实切地感受此在?何以统御知识,思想和精神?”
Yijun:“ 进入当下,熄灭针对外物的作为的意念,培育自己向内走的韧性,立心为己,默默从生机处入,而非言语,非意想,非解悟,淡然的体觉流过己身的差异,真切的感 受到你的存在在宇宙中的卓尔不凡,对存在本身的意义有所敏感,宇宙中有一个如此独特的你,存在之实谛贯注其间,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吗?此一敏感性的苏 醒,足以令你无所不能。世间万物,名目纷陈,知识是如此的方便来打理一切,人类对经验的整理,对信息的有序化,对生命进化结果的必然承担构成了知识的核心 内容,而思想,其实是一中性词,是人机能超出心理的一部分,指称着大脑的客观功能层面;而精神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获得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心理功能之后,进 一步发育出来的面向更高等神经功能的一类心理动机,所以,修为,本身就是一种客观知识。知识的背后是思想,思想的背后是精神,最重要的事情是,省察这个 你,走到了何种精神境地。否则,舍此求他统御之法,只能是于一切处尽成支离。”

谈话大意如此,当然,在语言上,我有所润饰。不当之处,尽归于我;若于人有一些益处,则应谢三人。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