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代的珍宝,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金银玉铜之类的器物,再不就是各种建筑啊遗址啊之类的。我个人认为,所有那些,在彰显人类文明历史的价值上,都远远不及古代带有文字的器物,其中最大宗者,就是书籍。
国之重宝-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那些文字实物,直接能够带领你进入历史永恒的存在之中。
1,00136 诸佛要集经 (西晋)释竺法护译,西晋元康六年(296)写本,藏于旅顺博物馆,存残片十二件。
《诸佛要集经》的残片没拍到照片,其卷末根据《西域考古图谱》的照片,最末三行为:
“元康六年三月十八日写已
凡三万十二章合一万九千五百九十九字
诸佛要集经”
在倒数几行处的經文“自慶鳥獸得值佛聖”处,“獸得”二字,被用黄色颜料涂抹,然后改写为“将”字。
该写本书写甚为严整,汉隶意味浓重。
其中之一碎片:
这个写本最早是上个世纪初,由日本人从吐鲁番吐峪沟千佛洞擅自取走,并在日本出版了包含它的摄影图录《西域考古图谱》,随后,原件就失踪了。一直到2005年,旅顺博物馆才从其收藏到一大堆佛经碎片中找到14块碎片,经拼缀为11块后比对,认定就是该写本残存的碎片。
《诸佛要集经》是什么?我们来看看1700年前这个写经人所抄写的是个什么东西!这就是书籍与器物之不同,当我们看到一个首饰,要问那个人做的这个首饰是个什么东西,啥东西?就是个首饰呗~,书籍就不同了,此刻,让我们和1700年前的人阅读同一本书。
++++++++++++++++++++++++++++++++
附几段报道文字:
“20 世纪初,日本京都西本愿寺第22代住持大谷光瑞派遣的“中亚探险队”,三次赴新疆等地,以各种手段获取了大量珍贵文物。西晋元康六年的《诸佛要集经》残卷 就在其中。经西方历史学家考证,这些文物应该分散保存在中国旅顺博物馆、韩国中央国立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龙谷大学等处。上世纪80年代,旅顺博 物馆专家整理馆藏文物时发现,这部传说中的“佛经至宝”碎片就保存在该馆。《诸佛要集经》残片共有14片,纸本,残片外观呈黄褐色,有墨线界栏,经文书体 自然,墨色浓郁,带有明显的隶书韵味,经缀合后连为11片。通过与《大藏经》收录的《诸佛要集经》原文内容对照,加之对佛经用纸和书写风格等方面的综合研 究,现已确认这些佛经残片与《西域考古图谱》所收录的元康六年《诸佛要集经》为同一写本。”
““诸佛要集经”残经共14片,经缀合后连为11片。 其中最大残片纵11.9厘米,横4.9厘米,残存30余字。最小残片纵5厘米,横4.7厘米,尚存文字不足10个。通过对照,加之对佛经用纸和书写风格等 方面的综合研究,进而确认这些佛经残片与《西域考古图谱》所收录的“元康六年诸佛要集经”为同一写本。”
下面是旅顺博物馆拚缀出来的部分佛经残片。
2,00138 四分律初分卷三,(后秦)释佛陀耶舍、释竺佛念译,西凉建初十二年十二月(417)写本,藏于国家图书馆。
为敦煌遗书,卷子全长1050cm,高约30cm。
卷末文字为:
“建初十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沙门进业于酒泉西域陌北祠写竟故记之”
这 个写本从头到尾很完整,用纸较厚,只是略微有些黄,单个字约8毫米见方,比较工整的略带隶意的正体字。有意思的地方是,这个和尚估计是写烦心了,写到最后 快结束了,也就是卷末倒数第17行开始,字迹开始潦草起来,也可能是因为他看到快完了,不想多增加一张纸给粘接上,就想把剩下的文字都全写到已接好的纸上 (单纸长约40cm),字也写得小了至少1/3,总之就是明显地加快了书写速度而潦草变小了,一着急还多出几个写漏而加以补改的地方。说实话,这部经抄起 来,确实是令人不耐烦,因为太罗嗦了。。。深刻同情之。
在上述卷末记名处的前一行,行的下部有7个用淡墨色写的字,“×無德澤 進業也”,似乎是另外一个大和尚给这个进业和尚抄经做的批注,呵呵。
3,00130 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北魏神龟元年(518)写本,上海图书馆。
卷末行为:
“神龟元年岁次戊戌七月十三日经生张凤鸾写
用纸廿九张”
整卷长677cm,书写甚为严整,无漏补。
4,00150 《大般涅槃经疏》, 南北朝释昙鸾(476~554年)写本,上海图书馆。
看,下面一个空白处,标注着“昙鸾写”,与经文本身显然是同一个人的笔迹。
这个卷子全长476.5cm,为敦煌遗书,再看下面这个空白处:
"比丘惠习所供养",交代了本写经的来由。
值得八卦一下的,是这个昙鸾,被称为净土宗的初祖,在他中年研习佛经时生了病,就寻访到陶弘景,拜他为师学道家养生功夫,后来以此治病,名满魏都。
5,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大巴独家发布哈哈!
00444 资治通鉴残稿 (宋)司马光撰 稿本 任希夷 赵汝述 葛洪 程垓 赵崇龢 柳贯 黄溍 宇文公谅 朱德润 郑元祐跋 国家图书馆,用纸幅面颇大,高约40cm,长未知。
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些吧!
6,00125 大菩萨藏经卷第三 (唐)释玄奘译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写本,藏于国家图书馆。这是玄奘译经处誊抄的官方抄本,发放到敦煌大寺的。极其精良,保存非常完好。
全长946.5cm.
注意看卷末落款的形式,最后署名译者是玄奘,前头是一堆沙门署名,有负责抄写的,负责核校的,负责认梵字的,负责中文润饰的,等等,各司其职,翻译一本经,是在玄奘领导下一个集体完成的:
新评论
12 years 51 weeks ago
12 years 51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