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近代中国所受的挫折,一直迄至今天,中国武学是否中看不中用的问题,始终纠结在中国人的心里。
主流的看法,乃至实际的结果,都是,中国所谓传统武术,就是中看不中用,在技击的意义上,在现代拳击和自由搏击面前,或者说,在实际打斗方面,不堪一击。
实际上,之所以导致这么一个局面,是因为人们对于中国武学,存有极大的误解。
第一个误解,是在如何理解传统武术的动作套路上。
传统武术,主要的练习者,是普通百姓大众;传统武术的传承,也主要是依靠动作套路的传习。这是一个相互适应的合理局面:成套路的动作,最适合普通领悟力的大众来练习,以获得对于身体的适当益处。
也就是说,呈现在大众眼里的传统武术,只是一种适合大众学习的初级锻炼体系,不要指望通过这个体系,而获得多么意外的效能。
动作套路的真实意义,有两种:一种是包含了初级技击技巧的,通过这种套路的练习,能够让人掌握初步的技击技术,直至形成习惯反应。另一种就是单纯的规范动态练习,是套路创立者基于对普通人的动态习性的了解,所创编的用于改善人的动态习性的规定动作。这种改善一般包含多方面的意义,除了动态习性,更重要的是,对气血运行的引导。
所以,几乎所有动作套路的终极效能,都是初步的,都是预备性质的。
而一般所谓的习武者,终其一生都只是处于这个阶段,怎么可能指望其臻至中国武学的高级效能呢?
这样一个局势的后果,一个典型的可笑场景就是,擂台上,一方是自由搏击者,困惑地看着另一方上台之后,还得走半天八卦,等到一上手,没几个来回就被自由搏击者击倒在地。
道理很简单,假设某一拳种,走八卦是其基本动作,那么该动作也只是用来训练气血的,而不是用于真实搏击的。因为真实搏击,需要的是你的武学训练后所收获的生理效能,诸如反应速度、力量、敏锐性等等,而不是拿练习动作用于实战。
在这个误解的传播与加强上,现代武侠影视作品和武侠小说,起了不小的作用。
第二个误解,是在中国武学的终极目标以及如何看待技击效能这个方面。
中国武学的终极目标,是自我的发展。这个自我发展的指标是,自我的精神能够渗入到自我的生理肉体,对自我的生理体,能够起到主导的作用。通俗地说,就是首先能够保障身体的健康,然后更进一步,能够提高身体的生理机能,使其符合自我的精神需求。
这是一项远高于在动物世界中保护自己生命的目标,是属于人的精神范畴的目标,而不是属于动物世界的战斗力的目标。
当然,作为精神范畴的自我的发展,也包含动物性的自我保护效能,并不矛盾:不能保护自己的性命,如何有发展自我精神的机会?
因此,中国武学并非单纯地追逐生理效能指标:能跑多快,能跳多高,爆发力多强,等等。而是令这具肉体,真正属于自我的精神。
那么,中国武学如何看待技击效能呢?
当这具肉体,越来越深刻地从属于自我的精神,高深的生理效能,是自然的产品,而无需为追逐的目标。因为,技击,只是一项极其简单的任务:对外部可能的危险具备敏锐的身体反应能力,对需要打击的目标具备足够的打击能力。一切从心,无非自然。
那么,中国武学的搏击效能,到底如何?
我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开放地保留给每一个人。
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或者他通过自己的观察,或者他通过自己的感受与练习,或者他通过某种途径...都会得到自己的答案,不管是什么答案,我都认为是合理的。
终极而言,我相信,智者,自有选择。
新评论
12 years 41 weeks ago
12 years 41 weeks ago
13 years 45 weeks ago
13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17 weeks ago
14 years 17 weeks ago
14 years 17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36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