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曰“新”,一则有别于“心学”之常见内涵,二则取革故鼎新之义;
之所以曰“心学”,一则以示所承续之传统,二则以“心”之一字足以统御全局。
故而题曰:新心学。
|
| |
心,是我们的唯一,也是我们的全部。所谓唯一与全部,乃因为我们只拥有心,而心外的任何事与物,我们无从拥有。直截而言,我们,作为一个实在之物,全般等价于心,甚至,实在之感觉与观念,亦仅由此心所造。因此,所谓“人”的现象,实际上就是“心”的现象。 心之生成
“心”的现象,是一个生成的进程:于个体,首先呈现为物体的形态,也即,是既有的。尽管这个个体层面的既有,本身是群体发生演进的一个结果,但我们先设定这个作为个体发生前提的物体,是本文叙述的起点。 这个作为心之生成前提的物体,首先是一个遗传信息的集合,目前,我们解释为由DNA序列组成的基因,以及构成其作用环境的蛋白质组构。然后,是这个信息系统所赖以构建人之生命体的基础设施。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生理体的呈现:胎儿。 胎儿首先是处于物体的形态,这个物体籍由进化而被嵌入了行为体,行为体籍由其物体内涵的生理体,诸如感官与神经系统,亦开始发生心理体,诸如感知反应,甚至作为感知反应与行为应激的原始情绪。 胎儿娩出为婴儿,首先是生理体的状态转换,然后是极大丰富的外部世界被纳入其感官反应循环,则相应的行为体亦按预定程序而形成,由此,我们不妨定义为其心之现象的起步。 行为体的演进进程中,心理体渐次形成,而生理体为此提供了作为物体的基础设施。 儿童至青少年的发育进程中,精神体逐渐形成。至此,心达致其普通的形态。 心之自觉 精神体成形之标记,是心具备了自觉的权能。 自觉一般发生于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常常是籍由道德行为引入。 自觉的发展,起步于对心理体的自觉,然后增加了生理体,推进到行为体,扩张到物体。 心理体的自觉,一般被称为思想; 生理体的自觉,有时被称为武学; 行为体的自觉,有时被称为行业、事业或入世作为; 物体的自觉,可以被称为科学。 心理体的自觉,在初级阶段是籍由认知的手段,使用道德的名义遂行的。也即在初级阶段主要是针对行为的校正,而不是针对心理本身。只有在此一自觉权能进一步发展之后,才有能力直接作用于心理。而这种作用于心理的一般形式,就是所谓思想。 生理体的自觉,一般有两种机缘,一种是源于疾病,生理体自我修复的本能激发了生理体的自觉;二种是源于运动,生理体的运动本能亦能激发自觉。 行为体的自觉首先是以受到道德律之规范的形式出现,然后渐次形成价值观。 物体之自觉的最早形式是所谓自然哲学和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抽象权能的发展,和实验行为的引入,使得科学得以发生。 心因自觉之积累而获得的证悟或成就,是自造。 证悟到自造,就是证悟到自造原本是心的本质属性。所谓自造,是相对于既有,相反于物体。 自造与物体相区别的判别标准是,物体的缺失,会导致这个宇宙的不存在;而自造体的缺失,却不影响这个宇宙的存在。 生命之自造,我们暂且不考虑其是否对应着可能的宇宙之心,但是,人之自造,则必然对应着人之心。 心之前途 此一自造的前途,正是心的前途。 对于物体的自造,就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对于行为体的自造,就是指向儒家所谓圣人。 对于生理体的自造,就是指向道家所谓仙人。 对于心理体的自造,典型如佛家之所谓菩萨。 对于精神体的自造,其前途尚不可思议。 科学,就是我们对于物体的自造之物。这个宇宙不存在科学的时代距离我们的记忆并非久远。而出现科学以来,我们在此宇宙中的行为域迅猛扩张。其结果是,不仅我们的行为体获得扩展,我们的认知、身心,乃至精神体,都从其中获益。 | 心 人 生理体 心理体 行为体 物体 精神(精神体) 精神史 物体
心理体
心理
认知
记忆 符号 抽象 语言 艺术 行为体
生理体 医学 再生 应激 药物 平衡 武学 |
新评论
13 years 25 weeks ago
13 years 25 weeks ago
14 years 30 weeks ago
14 years 30 weeks ago
15 years 1 week ago
15 years 2 weeks ago
15 years 2 weeks ago
15 years 2 weeks ago
15 years 2 weeks ago
15 years 21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