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追逐智力成就?

[[一种普遍的爱好]]
[[Lindemann的争气故事]]

智力,如果我们视为一种官能,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是可自我发展的。
作为[[一种普遍的爱好]],正好可以提示它是基于一种官能。
这种官能,在最原始的形态上,应该是源于对于预测性的需求,而对于动物来说,要使得行为得以发生,可预测性是必须的要素。
例如在“[[蚂蚁的爱国主义误会]]”当中,蚂蚁在面临是否攻击异类的选择时的处境,在最粗朴的逻辑上,是相当类似一个宇宙学家面临是否使用地球上的物理规律于可视宇宙边缘处的事件的选择:先用了再说,依据尽管是有局限性的位置感知判断面临的是敌人,和我们只有运用了这些规律才能够进行可验证的预测。

当然,我们关心的不是如此类比:)
首先的问题是:如何描述智力的演进?
然后是:既然这种演进是自在进行着的,我们看到这个智力的存在,只不过是今天我们运用智力本身去回顾的结果,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从我们追逐智力成就的整个历史,是可以呈现出一个目标出来的吗?

Comments

根本上似乎还是一种预测学(依通)

医卜星象这些通常被(某些自以为科学人士者)认为是迷信的东西,其实正是科学的来源。智力无非是一种被认为是客观,科学,公正的预测学而已(五十步笑百步?)。“我们追逐智力成就的整个历史”的目标,就是被称为“迷信”的“神通”罢。。。。

预测可成学乎?

孤陋寡闻了^^~
严格而言,预测是工程领域的词汇,把科学领域的东西,也纳入一个大大的预测“学”的范畴,那太雄心壮志了:)

预测无处不在

科学中常用的可控实验操作,何尝不是一种预测?我没有在狭义和严格的定义上使用“预测”这个词。科学中所说的公理,定理,规律,等等,都是预测--因为人们相信这些公理,定理,规律是真理,所以,公理,定理,规律成了人们决策的一种前提---人们如何决策,取决于人们如何预测。--真的有人们相信的那种“科学”存在吗?很多人已经表示怀疑了。从地球中心到太阳中心,最后到发现银河系的中心,--果然存在一个真正的中心吗?无非都是一种假设,这种假设的目的,就是为了预测.

一个问题

我们追逐智力成就是否等同于人类整体的精神成果?

我的答案是:否。

是这样的

我就是试图界定所谓智力成就,然后得到一个结论,它处于人的整体当中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份量.

智力追求因果

后来想到,智力成就所追求的,是因果。当然,这种因果是线性的,不是缘起的。记得南怀瑾和其他一些佛教人士说过,现代社会因果报应的速度在加速,这是不是智力进步的结果之一呢?正如你在文章里面分析的,“这种官能,在最原始的形态上,应该是源于对于预测性的需求,而对于动物来说,要使得行为得以发生,可预测性是必须的要素。”

目前西方对这种单一的因果关系已经感到疲惫(原因和结果之间的时间长度越来越短,由此导致对于时间的分析越来越精细,以至于有人认为时间其实只是一个点--这已经接近东方的“一念万年”的观念--对于空间的分析越来越精确,也即:“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所以,目前流行的“复杂”思想,也许正好是智力成就的一个反例:因果关系不过是人类精神历史上的特定阶段必然经历的幻想,这个世界可能本来就是“不可说,不可说”的吧。

对于因果关系的思考,在易经里是另外的情景,可惜这种思考方法因为人们对形式逻辑的依赖而逐渐衰退了,所以只留下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卦象。这是另外的话题,留待以后再说吧。

你的思维方式比较有意思:)

把因果和时间挂钩,并进而用时间作为因果结构的实质标度,是很经典的做法。
但未必是符合真实的做法。
我认为,因果,究其实质,是我们的一个概念图像,用于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获得一个结论。
所以如果把时间的精细分析看作是对于因果概念的一个加强检测手段,是过分延伸了时间对于因果的涵义。因为,时间,是指向一个物理性质,因果,是我们给出的一个理解方式。
作为一个理解方式的因果,是固有其实用范围的,这点有些人,采用了比如你所谓的“这个世界可能本来就是“不可说,不可说”的吧”的态度,乃是对因果解说方式的一个反动,而不是恰当地照顾好了“因果”的位置。
我们放对放好了因果的位置,才可以无碍地出入因果之间。

见笑了

与君一席话,要读很多书!我本来也试图把因果的位置放对放好,限于知识和思维水平,只好用“不可说,不可说”凑数,其实是欲说还休罢了--最近没有什么读书,思考力已经开始退化了,惭愧!

看了你对宇宙图象的阐释,很受启发。可惜这些现代科学的知识获取起来颇为艰难,要不然,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来的。我的思维不够清晰和严谨,缺乏厚度和深度,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上面说的那些看法,其实就是糅合了康德,控制论,成唯识论,还有http://www.goertzel.org/的一些零碎的想法的结果--实质上,我并没有完全掌握这些人的完整的思想的。我不知道你对BSD里面的PORTS了解多少,我现在觉得这种“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循序渐进,分工协作”的方式对于思想文化建设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中国文人的历来传统,是“大一统”的学术格局,也就是通常说的大师主导型,我想即使你也不免受到这种传统的诱惑吧?从你的网站的格局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但是成就大师需要很多条件,资料的完备就是其中之一。先生在网络里面辛勤采撷,欲成佳酿,所缺乏者,唯人类整体精神成就之具体而可靠之资料耳!这些资料,其实本来就存在于网络之中,不过因为技术条件和世俗观念限制,取用多有不便。如果各领域的有定论的知识可以按照PORTS的方式轻易获得,先生必然可以大施拳脚,使人类的整体精神成就各就其本来位置,实现一统之梦想也~!当然,这种“大一统”绝非逞个人一时之快乐,乃是归千万人之辛勤积累于其人,本该如此做去,何有于我哉!也许先生早有更加成熟的筹划,如此则更是众人之福了!先生在百忙之中详细回复,鄙人感激不尽!谢谢!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