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道理

道理道理,理(理性)是属于理解的范畴,道则已超越于理解的范畴。我们由理而可入道,道者,由理解而进入体证的范畴。
体证,是人的一种最特别的认知情态,甚至已经不止是认知情态,而迈入一种生存情态。正因此,道不可言,所能言者非道,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本来就是这么回事,最简单,我说一个词,“ 桌子”,这个词就等于我现在倚附着的这个东西?显然不是,我再怎么详尽描述,都仍其为,词是词,物是物。
而道,则甚于此,是人的精神实在化形式,用董说在《西游补》里面所做的形象描述,叫“琢空而现”,陆机在文赋里面也描述过这种情态。
顺便推荐一下写《西游补》的董说,是个明清之际的天才,不到20岁写的《西游补》,很悟些道理,更是充溢才情。
另外,道之此一属性,常被人纳入神秘主义之范畴,而遭人诟病。其实是误解,因为,道这个东西,在汉语的指称下,本身就是一个最高抽象实在物,是人可籍由自身实践而体证之实在物,如果以现代科学的标准来要求,有人会说,既然是实在物,那么可有什么消息,来自道而被我们测量到呢?这一质疑很好回答,简单的不说,凡是复杂深奥之事物,皆是道之用,可从中探得消息。
不过这种说法,还是会遭到反对,认为把全部的未知都归结为一个未知的总体,并没有增加新知。其实不然,我们认定一种存在,并从各种情景中去感知其属性,更重要的是,这种感知能影响,甚至逐渐主导作为认知主体的自我,使得这个自我具有凛乎异常的感知与权能,这就是道的体证,这就是精神的实在化。
如果单纯从外部来描述,有人称之为神秘经验,但若是从经验感受者来描述,就无神秘可言了。这是很简单的一个认知法则。
最后感概一句,我们在这里讨论一万年的道理,如果不能带来每日至少1小时的入静,那也还是触摸不了道。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