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一个文学青年朋友聊天,他曾经热衷于写现代诗,现在的理想也是在将来能够放下手头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专心于文学。
一个突然的联想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也算是小资的一个文化特征,就是对事物的评价,在追求个性化的口号下,实际上是走向强烈的同质化,很致命的同质化。
例如,现代小资文化里面,现代体育是一个很强势的元素。何以现代体育获得如此强势的追逐?
因为体育提供了极大的虚拟个性化空间。我这里所谓的虚拟个性化,就是指这种实际上同质化,但表面上能够提供个性化表象的行为空间。
什么意思?
就是花样繁多的体育项目,可以用来彰显人们的个性,以相互区别。有人宣称激动于11秒和10秒的差别;有人宣称热爱网球;有人宣称热爱足球;有人宣称热爱...,总之,假设体育只能提供一个花样,那就没法成为个性标记了,也就在网络常见的个人爱好栏目里面,找不到体育爱好这个项目了。
同样的,文学也不幸沦为体育一样的虚拟行为空间了。
有人激动于飞人0.001秒的进步,有人激动于金足一场进了3个球,对体育的几乎无限个性化指标,掩盖了体育本质上的唯一指标:生理能力的指标,速度或者力量。
因为没有人愿意对着枯燥的生理能力的指标而疯狂!
同样,有人激动于这个诗,有人激动于那个文,对文学完全是个性化的欣赏感动指标,掩盖了文学本质上的唯一指标:作者的精神境界或状态。
因为他们根本看不到人作为一个类的精神境界的实在性,甚至要否认其实在性,因为那会引起他们的恐慌,甚至指责,认为存在一致的精神境界,那是一种文化专制主义。
所以说,现代文化最大的特征,就是满足个性主义需求的虚拟个性化行为空间的极大丰富,而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小资本质上的精神虚弱。
为什么虚弱?
因为精神的任务,因为有闲暇,而不得已提到小资面前。而刚刚从大众里面分化出来的小资,刚刚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小资,面对这个任务,显然是缺乏准备和素质的。因为,这个素质,需要时间的积累,对于人群中的这个不算小的新组分而言。
新评论
12 years 42 weeks ago
12 years 42 weeks ago
13 years 47 weeks ago
13 years 47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9 weeks ago
14 years 19 weeks ago
14 years 19 weeks ago
14 years 19 weeks ago
14 years 38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