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截了当讲楞严.4

佛:處今何在?

阿難:此了知心,既不知內而能見外,如我思忖,潛伏根裏。猶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兩眼,雖有物合而不留礙,彼根隨見隨即分別。然我覺了能知之心,不見內者,為在根故;分明矚外無障礙者,潛根內故。

佛:如汝所言,潛根內者,猶如琉璃。彼人當以琉璃籠眼,當見山河,見琉璃不?

阿難:如是世尊,是人當以琉璃籠眼,實見琉璃。

佛:汝心若同琉璃合者,當見山河,何不見眼?若見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隨。若不能見,云何說言此了知心,潛在根內如琉璃合?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潛伏根裏如琉璃合,無有是處!

阿难此番理解,距离现代生理学学生越来越近了。不過,今人或可訕笑如此喻類,生理學學生會說,心,意識也,大腦之神經活動而已,遠非諸如內、外、中間等可相狀,若此辨析下去,豈非終究纏夾不清?

對咯!

心在何處,不在何處。此一可供証悟処,小心、小心。

阿難: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眾生身府藏在中,竅穴居外。有藏則暗,有竅則明。今我對佛,開眼見明,名為見外;閉眼見暗,名為見內。是義云何?

被逼急了,阿難逐漸學會用現象學的花招了,然后內外之辯,終究使心不得安生處。

佛:汝當閉眼見暗之時,此暗境界為與眼對?為不對眼?若與眼對,暗在眼前,云何成內?若成內者,居暗室中無日月燈,此室暗中皆汝焦府?若不對者,云何成 見?若離外見,內對所成 ,合眼見暗,名為身中;開眼見明,何不見面?若不見面,內對不成,見面若成,此了知心、及與眼根,乃在虛空,何成在內?若在虛空,自非汝體,即應如來,今 見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覺 ,必汝執言身眼兩覺,應有二知。即汝一身,應成兩佛。是故應知,汝言見暗名見內者,無有是處!

此一番辯駁,要點在,見,為相對之見。因此,說“開眼見明,何不見面?”并不嚴謹,更嚴謹地話,應該說,“開眼見明,何不見眼?”幸好,2000年前的阿難,還來不及想象長在手指尖的眼睛,就是可以看見自己的臉的了。

但是,再一次強調,佛此一番辯駁的要點,見,為相對之見。若心被迫落入見地,就終究還是導致,心不得安生處。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