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各级生态圈中的一员,而且是作为要素的一员。这一事实受到人类智识有史以来,反复的确认,包括最现代的研究。
那么,作为地球北半球东亚地区生态圈最显著的特征:四季变化,是如何关联到该地区人体生理状态的呢?本篇就是概述此一问题。
一般的观念是,四季的变迁对于生命界不同的物种,作用不同,或者说,不同的物种,对于季节的关联性不同。植物显然是最强的,因为绝大多数植物具有严格的根据气候变迁而变化的生理周期,特别是生殖周期。
大多数脊椎动物的生殖周期也与季节有关,特别是具有迁徙习性和冬眠习性的冷血动物和某些恒温动物,整个生理状态,都受到季节变迁的制约。
那么人类呢?
由于人类具有混合食性,具有最高等的行为能力,使得其似乎能够超越气候这类环境的影响。但,实质上,我们的生理体制,仍然在极大的比重上,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
最显著的例子,是女性的月经周期。每一个物种的生殖周期,对于该物种的整个生理状态,都具有最大的权重:用现代的语言,就是生殖周期,籍由各种激素的周期性调控,来控制生理状态的变化。
不过,这个例子仍然没有表现出与季节的直接关联。卵子的成熟周期会恰好与月亮的运行周期接近,从受精卵开始发育到分娩胎儿,又恰好与十个月亮周期接近,这种巧合,即使我们彻底视之为巧合,也应该不至于影响我们得到一个洞察:人的生命体,具有种种时间节律性,而这种种时间节律性,并不因我们可以完全生活在人造环境中,而可以抹掉。
这个结论,足以提示我们,对于自己生命里蕴含的种种可能的时间节律性,如果我们先假设它有,然后基于此假设,获得了实际的效果,那么我们为何就不可以认为它真就是有呢?!
卑微的人类,完全可以依靠此一卑微智慧,来探求宇宙的秘密。中国的传统医学,所蕴含的大智慧,我们甚至都不用去揣测,而只需要采用此一卑微智慧,就可以走近她,证实她。
《素问》2.1.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以使志生”,“志”就是心志,就是一气象,凌驾于自我的气象。心志是否生起,天差地别。生则活,不生则亡,在每一刻都是如此选择着。

新评论
12 years 51 weeks ago
12 years 51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