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嫉妒

我的基本情况:男,今年21岁,在国外求学,工科。
确切的说,"嫉妒"心理并没有给我是生活产生多大的干扰;我的不解是:能否将这种心理降到最低点,使自己的人格和性格更加的健全。
现实中的例子是,比方说,由于我高中念得是文科,所以在大学念工科时,我会嫉妒(更确切的说是羡慕。)那些高中念理科的同学(但仅限于他们的理科知识和计算能力)。但在另一方面,这种嫉妒(自卑?)又会给我学习的动力,而且考试成绩也已说明这种动力的效果。

以上一个相对长期的嫉妒,但这类型的嫉妒我能想到的只有这一个。

还有就是一些极其短期的嫉妒,比方说,当听说下半年又将有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到我们学校来时,我会产生本能的产生一些类似嫉妒的感觉(但我知道那感觉不是嫉妒,不安全感?),但这感觉在三秒钟内,就被我的理性压倒,理性好像在批判本我的本能感觉:这是小人的行为,不大度,你傻了吧,更多的中国人接受相对更好的教育那有错吗?!等等。

再比方说,我会嫉妒(羡慕?)那些和我有可比性的(同专业,同年龄,同……)人的特长,如英文口语好,努力打工赚钱的……。但这些嫉妒是短时间的,给被嫉妒对象的负面影响为零,而这嫉妒又更多的是我努力很前进的动力。

现在的问题是,我开始有些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如果自己前进的动力是建立在嫉妒之上的,那么这种前进方式是不健康的(我觉得),肯定也是不长久的,不合理的。所以,我想知道,是否有别什么东西能够支撑起我的冲动?进一步说,是否这重思考方式本身就存在结构性的先天缺陷?(个人觉得是,但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下面是个人对自己这种心理(嫉妒和前进关系)形成和发展的一些思考:
我出生独生子的农村家庭,在农村念完的小学。在农村时,和同村孩子比,还是有优势的(各方面,吃穿住行,玩具……),所以又一种类似凡事理因以我为中心的感觉。但念初中时,我转到了一所城里的学校,一切的反差很大:同学各个成绩优秀,知道更多的新鲜东西,穿的,玩的都相对农村要先进。所以,我在当时产生一种很强的落差感,现在想起来感觉我的生命感是不连续的,在那个时间段产生了裂伤。因此,从那以后,我做的努力(学习上的,知识上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重新找回我在农村时的地位感和优越感(当时不知道)。这种裂伤直到高中才慢慢恢复(但这裂伤是硬性的),才有一定得自信。直到现在,大学二年级,有了刚开始描述的心理的矛盾和冲突。

但还有一问题,就是我在那时(初中)的生命感(不知道这个词用的对不对。)裂伤为什么比较明显,而有些人就相对麻木一些,感觉不到落差,哪怕他有和我类似的经历(从农村学校转到城市学校)。我能想到得答案是,我在小时候(学前)做一次较大的手术(不便透露细节),所以,我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我身体某一功能不如常人,然而这功能又是比较敏感的。所以,我从小就有些多疑,敏感和自卑。这就是,我能想到的,什么我的裂伤感比别人强的原因。

好了,上面就是我能想到的,到目前为止的,一切了。
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谢谢!

我相信,嫉妒是人类非常古老的心理反应,甚至在脊椎动物的社会行为当中,就应该能够观察到嫉妒的表现。
所以,一个人,只要没有经过特别的精神修养历程,就肯定具有强烈的嫉妒心理。
问题是,人类的心理进化历史上,对于从脊椎动物那里继承而来的心理遗传,是有选择的:某些,得到精神的提携,而强化;某些,被精神所贬斥,而遭废黜。
这里所谓的精神,当然也不是超出于人外的独立上帝,而是历史中自然形成的人类一致的追求:经过精神历史所认可的,体现在所有人群当中共同的宗教、思想、精神观念当中。
嫉妒,就是属于需要遭到废黜的动物来源心理。
那么,如何废黜呢?毕竟,我们并不是说,自己对自己说,废黜!然后,就没有嫉妒心理了啊。
实际上,精神历史已经形成了自然的废黜方法,我们只需要遵而行之,即可。
那就是,立志。
青少年成长时期,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立志。立志做得不好,一生基本上就只能自足于低劣的幸福,作为终局了。

立志,或者说心志的问题,我在另外的帖子里面有过一些讨论。特别是,讨论了种种不同的立志的情形。
如果立志在功,在名,在利,在任何需要他人给予或认可的事物之上,那就还不是叫立志,那就还是会导致你基于功名利益的嫉妒。因为,所谓心志者,自我内在实有之境态也。如若你所立者,有赖于它人的给予或认可,又岂是你自我内在之实有境态呢?这就是我在《守望者与现身者》里面所表述的。
所以,真正的立志,是纯然内在的,针对自我的,而与外部他人无任何关系,这个心志真正立起来了,嫉妒到哪里生长呢?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