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讨论{有效性}。
可能,我得在这里先更为详细地讨论,何谓抽象,然后再来讨论抽象的有效性如何达致的问题。
我所谓的抽象,是泛指任何人类对于一种具体对象更好的把握的方式。
这句话说得非常模糊,但是给出了一对相对范畴:具体,抽象。
之所以说是相对范畴,意思就是,任何一个对象,只要设定其是具体的,那么就存在一个相对而言为抽象的形态;同时,若又设定其为抽象的,那么也存在一个相对而言为具体的形态。
例:
一张纸,相对其为抽象的形态,可以是书写载体;相对其为具体的形态,可以是柔软耐划的细细的毛线一样的东西交织而成的东西。
因此,可以知道,人类的认知扩展,完全就是依靠抽象这一认知权能:我们从最直接的感知开始,经由抽象,而获得除了最直接粗朴的感知之外的一切认知、知识、意识、观念、思想、。。。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此一进程。
继续举例说明以上论述。
让我们尝试从最粗朴的感知开始。
【例1】
身上某个地方疼。
这是生理的自我保护,告知该地方可能受到伤害,提请主人注意到。
注意到之后呢,主人会采取措施,加以反应。
这个时候,采取什么反应,就会有很多的选择,分别表达了主人的认知性反应的程度,或者换用我的概念,就是抽象的不同层面与方面。
1,试图减弱疼感的行为,例如避让、揉捏、摩擦、...,这一类基本属于动物就已经具备的经验积累,其中所具有的抽象程序,尽管还缺乏很好的研究,但是,基本可以肯定,是存在,而且必要,而且其有效性,是受到严重的制约的,因为,缺乏进一步的知识的指导,这一类减轻疼感的行为,有效性受到极大的局限。
2,情绪反应。这也是脊椎动物既已经建立起来的机制,这样一个机制大体看起来,是一种行为增强机制,但这里所谓的增强,并不具有知识性的选择意义,就是说,这种增强,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个判断,是不包含在情绪机制里面的。所以,疼感带来的情绪反应,例如不耐烦、激发并加强对疼感的忍受性、不愉快、...都会比较强地影响其行为反应。
上述两种选择,属于脊椎动物大体上都有的反应,人类则更进一步发展了更多的选择。
3,因果律的抽象概念:这个疼感来自哪里?因何而疼?怎么会疼呢?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这个反应,就表达了其使用了因果律的抽象能力:疼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显然,这个抽象导致人处理疼这个事件的能力得到增强:如果发现可能是被虫子咬的,那就赶紧看还有没有其他虫子将要制造更多的疼的事件;如果发现是被硬东西撞的,就得小心自己的动作;如果发现是身体内部的疼,就得需要更多的知识,或者求医。
4,高阶情绪的抽象概念。所谓高阶情绪,比较典型或极端的,大量存在于所谓艺术当中,表现形式,可以是诗歌,可以说图画,可以是音乐。当一个人遭受巨疼,或者长期的疼感,就有可能陷入一种长期稳定的情绪之中,表现为诗歌里面的哀婉,音乐里面的忧愁,图画里面的灰暗之类。这也是一种抽象的形式,人类籍由这种情绪的抽象,使得情绪获得更强大的控制力,使得人的日常行为整体受到重构。
一般人是认识不到这个实况的,而只是把情绪理解为短时间内的情态,把长期性的情态归结为心理状态。实际上,这种长期性的心理状态,正是一种高阶抽象的情绪。举凡世间的心理问题,大多都是因为受到某种高阶抽象的情绪的强力控制所致。
新评论
12 years 51 weeks ago
12 years 51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