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精神的蔽障.3

为什么可以说困惑一扫而空呢?
这个立场,无非只是对精神的一个先验肯定:它存在,本身表明宇宙所赋予的它可以存在的空间。注:这个空间,不是指物理空间,而是指信息概率空间,就是这样一种生命形态精神形态,居然是可以成立的,这个事实所表明的可能性空间。
为什么不做这个先验肯定呢?既然我们已经是在以精神之姿,来面对此宇宙。
然后,再从这个先验肯定出发,来化解我们的诸多困惑。

第一个困惑:上帝与死亡。
既然精神是这个宇宙自身的属性,那么我们每个个体,无非就是这个宇宙用来实现其精神的一个制品,你自己往前走,你就是宇宙这个精神本身的实现者,你愈往前,愈成就为宇宙的前锋。那么,我们还需要上帝么?
至于死亡,只不过是一个游戏规则,你没有失去任何东西,精神的本体,在一代一代的个体交换过程中,仍旧其本质。

第二个困惑:人类物理实质带来的无意义感。
人,只是一堆原子,这个景象造成了无数人深刻的焦虑和虚无感。太阳有生死,人类恐怕也难逃覆灭,这个预境同样给无数人深刻的打击。
诸如此类,都是人类的物理实质,带给人的无意义感。
但,若是我们更进一步看到,精神乃是这个宇宙内秉的属性,那么,即使只是一堆原子,但这一堆原子,恰好表明了宇宙的机巧构造,表明了这个宇宙的历史里面,精神自我实现所经历的信息构作之长征。
至于太阳的生死,和人类的生死,没有本质的区别,也无非只是一个游戏规则,即使人类整个种群因之而覆灭,亦不足以终止这个宇宙的精神实现进程,因为它具有足够的实现空间,以及不变的本质。

第三个困惑:事物的意义。
人类有一种恐慌,是因为自己所面临或从事的某个事物,意义何在?
参见:存在本身的意义

第四个困惑:成长的方向与目标。
问得更多的问题是,不管出于何等缘故,有一个总的方向,就是要成长,要进步。问题是,以什么样的价值标准,来判别自己面临的选择。
每当一个人遇到这样的情景时,其选择大都于该人而言,是新的,没有遇到过的。是继续念书,还是去工作,是。。。这一类问题,往往组成普通人最主要的生活内容之一。
不过,这个问题于人类而言,其实是一个最古老的问题,只不过每个人的具体生活,使得该问题恒常为新。
何以古老?因为不管这个问题,具体起来是怎样问的,都终归只是一个抽象问题:成长的方向与目标,该以何等价值观进行判别选择。
关于人类精神之实质的这个答案,本身就是一个价值观:我们每一个个体都从属于这个人类精神演变的进程,我们的终极任务也就是加入到这个进程:个体精神的实现,乃成就了此一历史进程。
在这样一个原则之下,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恰当的答案,针对每一个选择。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