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可以说困惑一扫而空呢?
这个立场,无非只是对精神的一个先验肯定:它存在,本身表明宇宙所赋予的它可以存在的空间。注:这个空间,不是指物理空间,而是指信息概率空间,就是这样一种生命形态精神形态,居然是可以成立的,这个事实所表明的可能性空间。
为什么不做这个先验肯定呢?既然我们已经是在以精神之姿,来面对此宇宙。
然后,再从这个先验肯定出发,来化解我们的诸多困惑。
第一个困惑:上帝与死亡。
既然精神是这个宇宙自身的属性,那么我们每个个体,无非就是这个宇宙用来实现其精神的一个制品,你自己往前走,你就是宇宙这个精神本身的实现者,你愈往前,愈成就为宇宙的前锋。那么,我们还需要上帝么?
至于死亡,只不过是一个游戏规则,你没有失去任何东西,精神的本体,在一代一代的个体交换过程中,仍旧其本质。
第二个困惑:人类物理实质带来的无意义感。
人,只是一堆原子,这个景象造成了无数人深刻的焦虑和虚无感。太阳有生死,人类恐怕也难逃覆灭,这个预境同样给无数人深刻的打击。
诸如此类,都是人类的物理实质,带给人的无意义感。
但,若是我们更进一步看到,精神乃是这个宇宙内秉的属性,那么,即使只是一堆原子,但这一堆原子,恰好表明了宇宙的机巧构造,表明了这个宇宙的历史里面,精神自我实现所经历的信息构作之长征。
至于太阳的生死,和人类的生死,没有本质的区别,也无非只是一个游戏规则,即使人类整个种群因之而覆灭,亦不足以终止这个宇宙的精神实现进程,因为它具有足够的实现空间,以及不变的本质。
第三个困惑:事物的意义。
人类有一种恐慌,是因为自己所面临或从事的某个事物,意义何在?
参见:存在本身的意义
第四个困惑:成长的方向与目标。
问得更多的问题是,不管出于何等缘故,有一个总的方向,就是要成长,要进步。问题是,以什么样的价值标准,来判别自己面临的选择。
每当一个人遇到这样的情景时,其选择大都于该人而言,是新的,没有遇到过的。是继续念书,还是去工作,是。。。这一类问题,往往组成普通人最主要的生活内容之一。
不过,这个问题于人类而言,其实是一个最古老的问题,只不过每个人的具体生活,使得该问题恒常为新。
何以古老?因为不管这个问题,具体起来是怎样问的,都终归只是一个抽象问题:成长的方向与目标,该以何等价值观进行判别选择。
关于人类精神之实质的这个答案,本身就是一个价值观:我们每一个个体都从属于这个人类精神演变的进程,我们的终极任务也就是加入到这个进程:个体精神的实现,乃成就了此一历史进程。
在这样一个原则之下,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恰当的答案,针对每一个选择。
新评论
13 years 5 days ago
13 years 5 day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8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