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经济学院的心理学家Satoshi Kanazawa在研究进化心理学时,所使用的两个概念,general intelligence和specific intelligence,是比较有意义的。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关键体现在,面对人群还不能成熟处理的新情境,个体是如何应对的。general intelligence比较强的人,会善于基于尽量多的现象,得到足够的抽象概念,再从抽象概念,获取能尝试处理新情境的对策;而general intelligence比较弱的人,则只能依靠其specific intelligence,也就是其经由反复的行业训练所得到的、必然有限的专业成熟的规范技能,做出很少的常常是无效的对策选择。
在资讯与知识足够自由的现代社会,一些人之所以强烈反对中医,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在general intelligence方面的局限。换句话说,就是按照Kanazawa的所定义的标准,智商偏低。
何以有此结论,细细道来。
理解和掌握生命现象,正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恒久主题和任务,也正是新情境必然层出不穷的领域,对付疾病,无非是这个主题里面的一个子题目。
那么,把我们全部的目前已有的成熟工具都摆出来:物理的各种成像工具,化学能力的运用,基于物化工具而获得的生物学工具,例如自然界早已准备好的剪切酶质粒载体之类,常微分偏微分方程的解算能力,非线性方程的定性分析能力,再多一点,运用代数、算子工具的定性分析和大范围拓扑结构分析能力,。。。且不说面对一个疾病,作为医学家是否用得上或者有能力使用这些工具,用于其对疾病的认识与处理,这里只是把目前人类面对自然对象,所能够使用的一切工具都摆出来的话,任何一个诚实的研究者,都会承认,显然,这些都是不够用的。
为什么不够用?道理很简单。我们不仅仅是缺乏能够自如探测从纳米到米这么大的尺度范围各个层次结构的物化工具,即使我们有了,我们也不得要领:今天我们已经能够做到用微电极定位到一个突触附近的膜,但如果要同时监测多个相邻突触的信号呢?假设我们做到这点了,完了,我们完全不知道如何理解我们得到的信号,因为,多个神经元的协作方式,这就需要理论来提供照明,以免我们沉没到信号的乱麻之中。
问题是,对于这样的理论,人类目前是一筹莫展。用微分方程吗?算起来是好算,多了也麻烦,何况微分方程条件太强了。用非线性吗?我们还不大会算。把方程离散化?那也得要求我们知道其中的因果律啊!。。。点遍兵器谱,就是没有合用的,为啥?因为敌人是啥样,我们都不知道。那些生理学家会算几个扩散方程,心里其实有数,玩具而已。
这就是人类进化进程中,所必然要遇到的典型新情境。
怎么办?按照Kanazawa的说法,就是,智商低的人,仍然拚命用榔头来砸美国高科技地雷;智商高的人,则不得不在一旁多加思考,尝试新的抽象,和新的处理策略。
中医,对于现代的医学研究者来说,就包含了很多有益的概念工具和有效手段,至少,既然现代医学还无法把中医纳入其体系,那么对作为其自身体系外的一种有效策略的中医,智商高的研究者,都会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开放性。而一味强烈反对与排斥中医的人,只能遗憾地说,其智商不够。(按照Kanazawa的定义。)
Kanazawa的名言
"If what I say is wrong, then it is my problem. If what I say offends you, it is your problem."
新评论
12 years 51 weeks ago
12 years 51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26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46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