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比较历史的问题提出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我们迫切需要历史的元理论。
比较历史的目的
拿两个人群做比较,甚至就拿一个人群的不同历史时期做比较,都是很自然的、也是有效的认知行为。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比较历史的目的,我们预期是什么呢? 当然不会就是一个谁比谁更先进之类的结论,那属于庸俗史学的简陋范畴。
比较,本身无非就是一种认知方法,,其目的是为更好地认识某对象而提供新的视角。更重要的是,能够用于验证历史理论的抽象范畴。
如何比较历史?
两个人群,要在同一个历史时期上做比较,是需要多层面进行的,依据理论进行结构性比较。
最底层的,是技术层面的比较,是相对容易的。
所谓技术,无非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你就可以比较不同的方案,特别是,方案当中,问题解决者所面临的条件和技术思路。例如同样是木工,从原木到家具到最复杂的木制器具,问题是一样的,怎么加工,怎样考虑工具的制作,约束条件是什么,再来看各自的解决方案。
单纯技术的比较,也是可行的,因为一直到近代科学发展之前,世界上所有的技术,都并没有强烈依赖科学。反而是某种前科学形态的东西,倚附在多种多样的技术解决方案里面,所以,撇开科学思想,单纯比较纯技术,是合理可行的。
在这个角度上,古罗马和中国汉代,各自依据自己的技术能力,构造了庞大的经济社会体系,只能说是各具特色。因为如此庞大的社会体系,从技术支撑的角度上看,是有门槛的,显然古罗马和汉代都迈过了这个门槛。
至于物质文明的概念,则需要从技术的概念延伸出去。因为,技术所表达的,就是人的需求和欲望,若是再更多的把人及其社会的心理与精神需求添加一些进来呢,一起来驱动技术和物质生活的构作,就可以被很多人称为物质文明了。
那么,拿什么做比较呢? 技术上,可以很方便地拿技术方案的积累历史。技术是可以积累的,也就是具有其历史的,这条线,是非常方便做比较的。也是比较容易得到很多人最喜欢得到的谁比谁更先进的结论的。
所谓的物质文明的比较呢,那就没那么简单,要复杂些。因为物质文明,不单纯是问题的解决方案,更主要的是适应人群的心理与精神需求的。所以比较的标准,就得根据物质文明的结构,来设立。
新评论
12 years 51 weeks ago
12 years 51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26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46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