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比较

当比较历史的问题提出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我们迫切需要历史的元理论

比较历史的目的

拿两个人群做比较,甚至就拿一个人群的不同历史时期做比较,都是很自然的、也是有效的认知行为。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比较历史的目的,我们预期是什么呢? 当然不会就是一个谁比谁更先进之类的结论,那属于庸俗史学的简陋范畴。

比较,本身无非就是一种认知方法,,其目的是为更好地认识某对象而提供新的视角。更重要的是,能够用于验证历史理论的抽象范畴。

如何比较历史?

两个人群,要在同一个历史时期上做比较,是需要多层面进行的,依据理论进行结构性比较。

最底层的,是技术层面的比较,是相对容易的。

所谓技术,无非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你就可以比较不同的方案,特别是,方案当中,问题解决者所面临的条件和技术思路。例如同样是木工,从原木到家具到最复杂的木制器具,问题是一样的,怎么加工,怎样考虑工具的制作,约束条件是什么,再来看各自的解决方案。

单纯技术的比较,也是可行的,因为一直到近代科学发展之前,世界上所有的技术,都并没有强烈依赖科学。反而是某种前科学形态的东西,倚附在多种多样的技术解决方案里面,所以,撇开科学思想,单纯比较纯技术,是合理可行的。

在这个角度上,古罗马和中国汉代,各自依据自己的技术能力,构造了庞大的经济社会体系,只能说是各具特色。因为如此庞大的社会体系,从技术支撑的角度上看,是有门槛的,显然古罗马和汉代都迈过了这个门槛。

至于物质文明的概念,则需要从技术的概念延伸出去。因为,技术所表达的,就是人的需求和欲望,若是再更多的把人及其社会的心理与精神需求添加一些进来呢,一起来驱动技术和物质生活的构作,就可以被很多人称为物质文明了。

那么,拿什么做比较呢? 技术上,可以很方便地拿技术方案的积累历史。技术是可以积累的,也就是具有其历史的,这条线,是非常方便做比较的。也是比较容易得到很多人最喜欢得到的谁比谁更先进的结论的。

所谓的物质文明的比较呢,那就没那么简单,要复杂些。因为物质文明,不单纯是问题的解决方案,更主要的是适应人群的心理与精神需求的。所以比较的标准,就得根据物质文明的结构,来设立。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