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语义学

中国的语言学,最早是从语义学开始的。

《论语.颜渊》
季康问政于孔子,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孟子.滕文公上》
滕文公問為國,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徹者,徹也。助者,籍也。"

文明的累積,使得語義需要額外的闡釋,而不是像最初始的那樣,通過語境來獲得自明。

语言

语言是我们完成认知的必要环节。
我们通过语言来完成思维,特别是社会的思维。

文学

通过语言而实现构想。
文学只有两个要素,就是:人类与语言。运用语言来表达人类状态,就是文学。
因为语言是人类的普遍技能,所以文学是传播观念与情感,最具有渗透性的工具。

文学的分类

人,除了肉体有一个发育的进程,精神也有一个发育的进程,正是在这个进程之下,人所具有的写作动机与写作能力,都有相应的演进进程。

媒体

中国,20世纪初的报纸杂志与21世纪初的互联网之比较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报业概况

1815年,马礼逊(Robert Morrison)在马六甲出版《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gine);
1850年,上海《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
1870年,王韬在香港开始中文报业;
1872年,上海《申报》;
1893年,上海《新闻报》;
1890年后,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傅兰雅(John Fryer)、李佳白(Gilbert Reid)在北京。
1896年,梁启超在上海《时务报》;
1897年,作为报纸附刊的《消闲报》,首次引入文学副刊;随后李宝嘉(伯元)《游戏报》;由此开始出现大量文学副刊与小报;

中国的栗特人

文化,作为历史的策略,如何调整和适应历史的主题。

《魏书.西域传》:
栗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高宗初,遣使朝贡,其]王忽倪已三世矣。其国商人先多诣凉土贩货,及克姑臧,悉见虏。(高宗初)栗特王遣使请赎之,昭听矣。自后每使朝献。

栗特人种与栗特语
栗特语是一种成熟的有文字实物留存的语言,也正是因为那些宝贵的文字实物的出土,使得我们得以聚焦到栗特人:那些生来使用该种语言的人们。

小资、知识分子、中产阶级、资产阶级

在发生历史的角度,小资、知识分子、中产阶级、资产阶级,这四个范畴是紧密相关的,因此,有必要从发生历史的视角,来同时进行辨析。
在实际的语用环境当中,这四个词汇是各有侧重的:
中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基本上是从经济角度来予以定义的,大体上,可以根据财产、收入、职业状况等等指标,来给出相对明确的定义。
知识分子,除了可以在经济层面给出部分内涵定义之外,更主要的,还是一种社会文化方面的约束。
小资,尽管最早的词源,是作为小资产阶级的简称,但是目前的语用环境下,已经演化为主要依靠社会文化方面的内涵,来进行定义的了。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