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切缠缚,断一切系念,素心净境,唯有心斋。
1,如何起始?
幻妄流转,一刻难息,心斋,如何有个起始?
世界本原,未有起始,又有何起始可待?一见一定,当下诚恳,即是起始。
2,何以中断?
业力深固,妄风不止,心斋欲止,而身心犹自摇晃。故,心斋,常常片刻即散。
3,如何作为?
七字诀:久而久之自知之。
4,如何坚守?
十字诀:庄严,心志,神气,敏锐,坚韧。
【细说】
久而久之自知之
含两层义:
久而久之。大义既明,即仆即起,坚韧不拔,是唯一选择,亦是根性之所系。
解一切缠缚,断一切系念,素心净境,唯有心斋。
1,如何起始?
幻妄流转,一刻难息,心斋,如何有个起始?
世界本原,未有起始,又有何起始可待?一见一定,当下诚恳,即是起始。
2,何以中断?
业力深固,妄风不止,心斋欲止,而身心犹自摇晃。故,心斋,常常片刻即散。
3,如何作为?
七字诀:久而久之自知之。
4,如何坚守?
十字诀:庄严,心志,神气,敏锐,坚韧。
【细说】
久而久之自知之
含两层义:
久而久之。大义既明,即仆即起,坚韧不拔,是唯一选择,亦是根性之所系。
徐道定,本来是江西某地的一个孤儿,3岁时,被路过的一个武当后山的神秘道人抱走,然后在他5岁的时候,收为其徒。
这位神秘道人收徒比较特别,只收3~7岁的孤儿。他教给徐道定的,按照道定所表露出来的,就是采药、治病、炼气、以及防身技击。当然,最重要的是,一颗全纯的道心。
道定于1928年,也就是他42岁时,下山还俗,主要定居在武昌。此后他的一生,就是每年花大量的时间,手持一把师父交给他的小锄,背一个竹篓,进大山采药,下山后,救济贫病之人。其他时候,就是拿一把火钳,背一个竹篓,沿街捡破烂糊口。
为什么可以说困惑一扫而空呢?
这个立场,无非只是对精神的一个先验肯定:它存在,本身表明宇宙所赋予的它可以存在的空间。注:这个空间,不是指物理空间,而是指信息概率空间,就是这样一种生命形态精神形态,居然是可以成立的,这个事实所表明的可能性空间。
为什么不做这个先验肯定呢?既然我们已经是在以精神之姿,来面对此宇宙。
然后,再从这个先验肯定出发,来化解我们的诸多困惑。
第一个困惑:上帝与死亡。
第一章,武学入手
在每一个时刻,贯注三个要点:静、动、净。这就是武学人生的根本着手处。
【静】
静是起式。
惯常的人生,充满了躁动、散逸、虚矫、麻木、。。。唯有,静而后明。
故,每个时刻,吾等必须迈入静定,作为起式。
静,是多层次递进的。
最粗浅的静,就是安静,不躁动。
但是,这个静所具有的一些表观特征,例如肢体的无动作,表情的安静,等等,都并不是实质的静所必需的,所以说,这个层次的静,是最粗浅的静,是一般人入门时,所唯一能够理解到、并可能做到的静。
玻尔兹曼是连接麦克斯韦尔与爱因斯坦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思想家,但是,在1906年9月5日,他在一间旅馆房间,用一截窗帘绳索,结束了自己62岁的生命。
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耀和掌声,25岁就已经成为奥地利格拉兹大学数学物理学教授,后来声誉愈隆,被奥地利举国公认为该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并终身受到科学界最高的待遇。
他的婚姻也非常幸福,32岁结婚后,与妻子一共育有2男3女。
上述冲突,应该说,还是人为的,也就是说,还是某种程度的伪冲突。
因为,如果站在信息之生成的角度来看待宇宙乃至生命这整个一件事,就有可能发现,生命的意义,一开始就是内蕴于宇宙的。
如果,我们把这个整个一件事的故事线,从粒子的产生拉起,沿着元素的生成、分子的生成、直至大分子构造出生命现象,就会发觉,沿着这个故事线,信息的生成,是如此自然,以至于不得不指向一个结论:生命的可能性,内蕴于宇宙本身。
新评论
13 years 2 hours ago
13 years 4 hour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