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的角度,我们任何有意识状态下的行为,都得预先出现动机,作为该行为的意识驱动。
自然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行为需要有意识加以驱动,以及行为的有意识与无意识之状态分别。参见1。
何谓价值观?
要有一个好的答案,就得看,我们在什么场景下说到:甲和乙的价值观不同。
只有当甲和乙在面临同一个选择而做出不同的选项时,我们才把这个差异归结为,价值观不同。
所以,所谓价值观,是用来决定我们的选择的。
不过,我们的选择,有太大的范围,还需要约定一下,哪些选择,是与价值观有关的。
价值观本质上还是属于认知范畴的问题,只不过是属于更高阶的认知范畴。
所以如果说知识有接近真理与接近谬误的差别,价值观也可以做类似的判别。
实现有一些稍微狭义的变体,例如实验、试验、计算、成立为一个事件,等等。
一般而言,实现就是指人类的一个意识事件,映射到了一个真实世界的事件。这种映射能够发生,具有这个宇宙之中最伟大的意义。
一群蚂蚁在我房前树下做了一个窝,这是一个真实世界的事件,但,不是一个实现,因为它不是人类的一个意识事件的后果。
“事物的真相”是什么?
我们之所以如此提问,乃是因为,即令我们感知到了某一“事物”,但是,这感知不足以令我们做出构想和选择,所以,我们要求获得进一步的“真相”,作为能够足以令我们做出构想和选择的,更为深刻的感知。
例如,通过多年的观察与记录,东亚居民感知以至于认知到了“四季”所归纳的气候,因此而能够做出农作安排,也就是二十四节气;而即使是多年的地震记录,也没法认知到地震的切实规律,也就没法做出避震的安排。因此,我们能够对春夏秋冬的来到胸有成竹,却不知道地震何时降临。
早期人类工具的分析,最重要的目的,是用于还原早期人类的行为空间,及其背后的思维构型。
反过来,从这个目的出发,就可以约定这里所谓的“早期人类”的大约范围:其行为空间与我们现代人类具有进化意义上的差异,或者,毋宁说,我们的目的,正是要寻找到某种有意义的差异,所产生的时代。
新评论
13 years 6 days ago
13 years 6 day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8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