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们要真正理解一个事情,就一定需要理论。
历史正是这样一个事情,而且是你所能遇到的最大的事情,一切事情的总和。
但,不幸的是,很多人认为,历史就是故事,就是是非判断,至多,就是一番历史道理或教训、经验。
这些,都不是历史,而仅仅只是历史的个别材料,个别现象,而已。我们所需要理解的历史,绝非这些个别的材料或现象,而是由不断增多的历史遗存材料所支持的抽象理论。
若我们要真正理解一个事情,就一定需要理论。
历史正是这样一个事情,而且是你所能遇到的最大的事情,一切事情的总和。
但,不幸的是,很多人认为,历史就是故事,就是是非判断,至多,就是一番历史道理或教训、经验。
这些,都不是历史,而仅仅只是历史的个别材料,个别现象,而已。我们所需要理解的历史,绝非这些个别的材料或现象,而是由不断增多的历史遗存材料所支持的抽象理论。
对上面这个例子的说明,没有充分展开,下面的例子,尽量多番展开一些。
【例2】
嫉妒。
感谢guew给出了一个非常详尽的例子,并能够坦然地叙说出来,我相信,他表现出了如此的勇气,就已经解决了大半的问题。
一个人群,共享某个价值标准,例如,一个班级里面,成绩,就是一个绝大部分同学所共享的价值标准。
在一个人群里面形成一个共享的价值标准,显然,(其实,每一个显然里面,都有深刻的问题,就看你抓不抓得着,呵呵。)是群体协同行为的必要条件。
读笛卡尔《几何学》,会令人感觉难堪,是替现代哲学家难堪,因为笛卡尔能够做他那个时代最前沿的数学工作,使得后来的牛顿能够因学习他的结果,而做微积分计算,和作为二次曲线的引力运动方程计算。以此,他是那个时代合格的哲学家。
现在的哲学家呢?大都只能以后现代的故作清高之姿,挽救自己的学术尊严感。
这是现代哲学心里最柔弱处的痛楚。
其实,也不是无路可走了的。
外尔在自然哲学方面的著作,主要就是我在大巴推荐过的那本<数学与自然科学之哲学>,他为德国一个哲学全书写的.
维特根斯坦的书大家都知道,我建议以他后期的为主,他前期的思想还比较幼稚.
做这个比较研究是非常有益的,可以让我们窥探到所谓哲学的边界在哪里,进一步,有助于我们理解佛学以及东方思想对西方这一系哲学的超越.
这个研究,可以算一个起步的环节,使得我们足以从根子上堪破西方哲学。
有人说,这还不够吧,弗雷格的算术基础那一系,哥德尔的逻辑学,一直到现代关于计算关于数理逻辑关于形式语言的进展,怎么看?
圆满之途,佛家与道家分别给出了一半的答案,两者相加,就成就了至为圆满之途。
佛家着力处,是弃;道家着力处,是取。弃至极,而后有取至极,因此,我谓之圆满之途。
佛学之基本大义集中在四点上:苦、集、灭、道。
一般来说,在前三点上,还是有不少人依照佛家修证之途,做到了一定程度之领悟,但是在最后的“道”上,弱下来了。
为什么?因为前面一直都是一个“弃”字诀,弃的惯性大了,一般人要再上层楼而领会弃之极所显像的取,很困难。
所以此时,救弊者,天下至为刚健之道家也。
道家的传统修证初阶,正好是与佛家相反。
新评论
12 years 42 weeks ago
12 years 42 weeks ago
13 years 46 weeks ago
13 years 46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9 weeks ago
14 years 19 weeks ago
14 years 3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