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

迷信有利于人类生存?

什么叫迷信?迷信就是把一些本来没有关联的事物错误地关联起来,或者为一些暂时找不到原因的事物,构造一个作为原因的事物。所谓关联,一般就是因果关联。
最近哈佛进化生物学家Kevin Foster的研究表明,迷信其实是一个人类进化当中的有利策略。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宗教的背后支撑力量。
Foster的说法其实很直观,一点就透:迷信的成本很低,偶尔收益却很大。就是你信什么常常不需要额外付出多少,但是有时能给你带来好处。
例如:

如何提问

在与人的交流中,在对各个文明的观察中,都会发现,一个人,或者一个文明,如何提问,是非常深刻地反映其认知状态的。
亚里士多德问过,扔出一个石头,它的运动是怎么回事。他的答案是:石头的运动分为自然运动与非自然运动两部分,自然的运动就是向下掉,非自然的运动就是向前飞。
同时期在中国某个设计制作机弩的工匠,我相信也涉及到同一个领域,如何使得弓箭射出初速度更大,如何使得弓箭飞行轨迹更稳定,如何使得弓箭射程更远。他只有足够多地考虑了这些问题,才能整理出一个机弩使用教程,便于机弩手的集体训练。

从中医到东西之异同与未来

整理下今天下午,在上海聚会中,我所作的一个关于东西文化之同异的阐述,概要如下:

所谓中医,本质上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唯象理论,比较物理 学当中热力学唯象理论,例如温度的概念,这种唯象的思维方式,在西方科学中同样可以发生。因此,中医之所以难以被现代人领会,正是由于它的这种唯象层面的 高度抽象性。考虑到现代西方医学,或者说生物学,相较于同时代的物理数学,其抽象程度是非常低级的,所以,我们还不能指望现有的西方医学,能够直接和传统 中医学产生接触的界面,还得等待我们基于细胞逐步抽象出多层次的抽象概念,才可能走向中医对生命的抽象把握。

何谓清晰的概念?

怎样令概念愈加清晰?这个问题只有被放置到人类认知演进的框架里头,才是有意义的。因为,只有在这样一个演进的大背景里面,我们的认知现象才能呈现井然有序的结构。然后,这个结构才是令我们满意的更清晰的图景。

粗略地说一下。
人类认知演进(不管是在人类种群进化的意义上,还是在个体发育的意义上)的第一阶段,是(狭义)现象的指称,所谓象。
在这个阶段所获得的概念,都只是直接感知的标记。例如,太阳,筷子,树,饭,...这类概念,正因为是指向直接感知的对象,所以你也可以认为它们是清晰的概念:在传播与交流时基本不会产生误解。

思维的诸种疾病

思维,是人的基本生理功能,和其他生理功能一样,人的思维也是会患病的。只不过,这个思维所患的病,不是CT核磁等所能够检查到的,而只能通过观察者的理解和诊断。
观察者的理解,一般并不需要见到本人,而只需要通过患者的文字或话语或其他思维可能的产物。
这里马上面临一个问题,谁有资格来做这个诊断?

要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客观现象学的答案,就只有先给出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的背景。
这个背景就是理解的分歧。
对于理解的分歧,迄今解决得最好的领域是自然科学,因为自然科学是以定量为基础的,基于数量上的验证,就可以消除一切分歧。

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偶然看到爱因斯坦和邦伽雷的两句话,想到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信息不是知识。
邦伽雷说,逻辑只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才是创造的工具。
因为前几天在那个“一段MSN记录”的帖子里面,看到有人有这么一个意图:全部的信息+逻辑=真理。一联想,然后我才顿悟,还有更深奥微妙的问题是我还没有足够预计到的。那就是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唉,写那个帖子时,我太情绪化了,以至于我只能提醒对方“动脑子”,其实,那个提醒是基本无效的。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