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迷信?迷信就是把一些本来没有关联的事物错误地关联起来,或者为一些暂时找不到原因的事物,构造一个作为原因的事物。所谓关联,一般就是因果关联。
最近哈佛进化生物学家Kevin Foster的研究表明,迷信其实是一个人类进化当中的有利策略。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宗教的背后支撑力量。
Foster的说法其实很直观,一点就透:迷信的成本很低,偶尔收益却很大。就是你信什么常常不需要额外付出多少,但是有时能给你带来好处。
例如:
什么叫迷信?迷信就是把一些本来没有关联的事物错误地关联起来,或者为一些暂时找不到原因的事物,构造一个作为原因的事物。所谓关联,一般就是因果关联。
最近哈佛进化生物学家Kevin Foster的研究表明,迷信其实是一个人类进化当中的有利策略。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宗教的背后支撑力量。
Foster的说法其实很直观,一点就透:迷信的成本很低,偶尔收益却很大。就是你信什么常常不需要额外付出多少,但是有时能给你带来好处。
例如:
在与人的交流中,在对各个文明的观察中,都会发现,一个人,或者一个文明,如何提问,是非常深刻地反映其认知状态的。
亚里士多德问过,扔出一个石头,它的运动是怎么回事。他的答案是:石头的运动分为自然运动与非自然运动两部分,自然的运动就是向下掉,非自然的运动就是向前飞。
同时期在中国某个设计制作机弩的工匠,我相信也涉及到同一个领域,如何使得弓箭射出初速度更大,如何使得弓箭飞行轨迹更稳定,如何使得弓箭射程更远。他只有足够多地考虑了这些问题,才能整理出一个机弩使用教程,便于机弩手的集体训练。
整理下今天下午,在上海聚会中,我所作的一个关于东西文化之同异的阐述,概要如下:
所谓中医,本质上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唯象理论,比较物理 学当中热力学唯象理论,例如温度的概念,这种唯象的思维方式,在西方科学中同样可以发生。因此,中医之所以难以被现代人领会,正是由于它的这种唯象层面的 高度抽象性。考虑到现代西方医学,或者说生物学,相较于同时代的物理数学,其抽象程度是非常低级的,所以,我们还不能指望现有的西方医学,能够直接和传统 中医学产生接触的界面,还得等待我们基于细胞逐步抽象出多层次的抽象概念,才可能走向中医对生命的抽象把握。
怎样令概念愈加清晰?这个问题只有被放置到人类认知演进的框架里头,才是有意义的。因为,只有在这样一个演进的大背景里面,我们的认知现象才能呈现井然有序的结构。然后,这个结构才是令我们满意的更清晰的图景。
粗略地说一下。
人类认知演进(不管是在人类种群进化的意义上,还是在个体发育的意义上)的第一阶段,是(狭义)现象的指称,所谓象。
在这个阶段所获得的概念,都只是直接感知的标记。例如,太阳,筷子,树,饭,...这类概念,正因为是指向直接感知的对象,所以你也可以认为它们是清晰的概念:在传播与交流时基本不会产生误解。
思维,是人的基本生理功能,和其他生理功能一样,人的思维也是会患病的。只不过,这个思维所患的病,不是CT核磁等所能够检查到的,而只能通过观察者的理解和诊断。
观察者的理解,一般并不需要见到本人,而只需要通过患者的文字或话语或其他思维可能的产物。
这里马上面临一个问题,谁有资格来做这个诊断?
要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客观现象学的答案,就只有先给出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的背景。
这个背景就是理解的分歧。
对于理解的分歧,迄今解决得最好的领域是自然科学,因为自然科学是以定量为基础的,基于数量上的验证,就可以消除一切分歧。
偶然看到爱因斯坦和邦伽雷的两句话,想到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信息不是知识。
邦伽雷说,逻辑只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才是创造的工具。
因为前几天在那个“一段MSN记录”的帖子里面,看到有人有这么一个意图:全部的信息+逻辑=真理。一联想,然后我才顿悟,还有更深奥微妙的问题是我还没有足够预计到的。那就是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唉,写那个帖子时,我太情绪化了,以至于我只能提醒对方“动脑子”,其实,那个提醒是基本无效的。
新评论
13 years 16 weeks ago
13 years 16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43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5 years 11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