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

浅与深

人们常常用几何直观描述的词汇,浅与深,以及相应的两系形容词,浅薄、肤浅、表面、...深刻、深奥、深沉...,来描述自我的精神状态。这在几乎所有语言当中,都是如此,例如英语当中的meager与deep,...,这一现象本身,表明了人们普遍认可存在这么一个判别标准,是用来衡量人的精神状态的,只是,还从未有人能够明确地阐述此一判别标准。
这里,除了要明确阐述此一判别标准之外,还要说明,自我在精神上的唯一无关于价值观的选择,就是,浅与深。
换句话说,现在,我唯一的选择,就是,浅与深。

浅与深,有两种场景:

等持

等持,是修為至為關鍵之一部分。
等持,不是淺顯若等持自我與他人,究其實質,乃等持一切。
等持,亦不是若字面之等價觀之,其實,是以降心為始。

但,等持一切,问题正在于,这个一切,可以包括哪些?
生死,荣辱,贵贱,...这些都没问题,肯定包括。但这些都是大词,都是我们平常难得想到的。那么这些难得想到、遇到的东西,就难以填充等持作为修为之关键的胃口。
其实,还有更为细微的事务,需要我们等持。
例如,身体的细微感受,情绪的细微感受,状态的细微感受,...任何日常的细节,都有关于我是否驻于等持。

虚荣心

虚荣心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广义的、本质的定义;一种是狭义的、表面的定义。在日常语言中我们所使用的“虚荣心”,正是后一种定义。
下面先给出本质的定义,然后说明日常语言中所谓的虚荣心,其实质为何;最后说明,何以前者是本质的,后者是表面的。

虚荣心这个范畴,本身是一个主观范畴,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境下,都不存在一个客观的标准,来判别某件事是否表现了虚荣心。因此,虚荣心的本质定义,也是一个主观的定义:凡是持有错误的价值观,就是虚荣心。这个定义里面,所谓“错误的”,就是完全由每一个使用该词汇的人,自己来定义的、属于主观的范畴。

自我

这是一个甚至早于“自然”的先验概念。
人类基于这个概念,而完成基本的、以至于全部的行为。
之所以称之为先验概念,乃是因为“自我”意识具有明确的生理背景,可以说,当动物和植物分化出来,就在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因为,动物随时面临选择,这种选择给个体带来风险,也带来更好的生存机遇。随着个体行为空间的增大,"自我"观念成为一个必然的个体诸功能统合方案。

自我,是人类演进的承载者,也是个体成长的承载者,在这个意义上,自我是一个核心概念,也因此,有必要围绕“自我”概念,来考察这个世界之诸种现象。
自我的心理功能

历史

历史学的基本问题

历史,就是人类存在的完整形态。
历史学所依赖的材料,是对人类过去所历经之事务的任何记载和遗存。而如何理解这些材料,则是历史学的基本问题。
面对历史的人,最基础的事情,首先是把过去人类事务的记载和遗存,捡拾出来。
但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因为,捡拾,是需要你有判断的,就好象一个乞丐,也不是地上见到什么都捡拾回家的。
同样,面对历史,你需要做出的第一个判断就是,它是否有意义,有什么意义。这样,你才开始成为历史的观察者。

因此,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必须知晓这个历史的要点,每一项历史内容的各自意义。

精神、生命与药物的关系

如果把人的生命体彻底看作是一个物理体制,那么维持这个物理体制最佳状态的,无疑就是它本身处于健康高效状态,这么一个健康高效状态的维持,以我们的经验,可以料想,有一个必需前提,就是精神很强健,足以驾驭其情绪、心理、生活习惯、甚至对事物的认知等等在日常都总能保持好的状态,在这个意义上,精神的强健,就是天下最好的药物,依靠自有能力的药物。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