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最新的医改方案的问题

最缺的是对中医的更好的支持。
医疗的社会性保障,根子在预防,重点在康复,否则,必然会成为一个经济黑洞,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都耗不起的。
而中医,恰好在预防和康复方面,具有优势。
占据人口最大比例的亚健康状态患者,如果能够积极预防和中医调理,就能够以极小的成本,避免将来极大的医疗支出。

西医对于疾病的基本观念是有偏差的,直接导致了医疗财务黑洞的形成,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如果不预计到此点,难逃西方窠臼。
偏差体现在:

【研究评论】成年心脏可再生新细胞

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中医对生命的基本观念,下面这两个发现,就相当有意义。
尽管这种心脏细胞再生的具体机制是何?条件为何?都不清楚,但可再生性,在现代生物学的概念层面上,并不是完全不可理解的。
中医对危重心脏病的抢救与康复,例如李可的那些病案,估计有部分是调动了心脏这种自我修复能力。
至于猫脑能够做到的,很难想象,人类大脑不会具有类似的修复潜力。

当然,迄今这些研究,可以说都只是增强了某种信心,而并不构成确定性判据,但是,我们人类更重要的是,洞察力。唯有洞察力,才能带领我们探寻到正确的道路。

【研究评论】视觉对比敏感度的神经可塑性

神经可塑性一直都是非常显著的实验事实,从大脑受损的代偿性,成熟的康复训练,到正常神经功能的增强,都充分提示我们,神经系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即围绕着训练目标,而改变既有的神经组构,使得新的组构适应目标的需求。
这一能力使得我们对神经系统的全部潜力充满期待,尽管我们还不知道这种可塑性的边界在哪里,一般,我们是设定存在某种边界的,但是,即使存在那样一个边界,那边界又何尝不是与训练条件相关的呢?
可以说,修行的根本落脚点,就是在这里,只不过,按照现代神经科学的术语,称为神经可塑性;在修行的传统里面,称为改变气质。

上古天真.第一

人之為物,焉非天真?然天行常健,其视常人又何异于猪狗?故天真者,天地之主体也,若人欲居之,離棄一切习性,而后或始入。
然則上古必皆天真耶?非也,以上古意識粗樸而測度其易而已。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狥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問于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狥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这一段对于黄帝的叙述,承袭自《大戴礼.五帝德第六十二》孔子之言。

身与心的关系.2

过去的全部经验告诉我们,越是高妙的心,越能驾驭这身。
一种奇妙的关系:远行的心,似乎距离身越来越远,其实,是越来越近。这是一个可靠的结论。

何故?
让我们回到那个经典的问题:自我,或者说心,在哪里?
楞严经正是以这个问题作为入道之门的。这里,我们不妨也来做一个讨论。
按照现代生理学的看法,自我,无非只是一种意识,属于大脑以及相关神经系统的功能表现。那么,是否就可以说,心,在躯体内部呢?

医学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简直就不是问题,因为很简单,生了病,就需要医生了啊!医学的目的就是治病。
但是,什么是病呢?这个也不是问题,正常的生理功能出现障碍,就是病啊!
一旦正常生理功能出现障碍,就需要依靠医学使其恢复正常,就这么简单。
且慢,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为何会出现障碍?我们总能够通过医学恢复正常吗?
这两个问题就不简单了,现代医学对绝大多数这种问题,都还给不出翔实的答案。很简单做个统计,拿一本典型的默克诊疗手册,就可以看到里面有多大比例的疾病,是病理不明,和预后不良的。
也因此,医学的目的还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地加以省视。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