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沈有鼎之论中国音乐

沈有鼎是很有原创性的逻辑学家、哲学家,同时代的冯友兰之流自然不可与之同日而语。
他28岁时有篇文章,是评论王光祈1924年出版的《东西乐制之研究》,其中的某些洞见,非常耀眼。
例如,“在中国古代,音乐是唯一艺术,也代表了艺术的一切。”
“音乐是我国古代文化发达的最高点。”
当然,他所谓的中国古代,指中国上古,晚也晚不过唐宋,而明清音乐已衰,至今日,中国音乐已亡。
他的这个结论是有依据的,更是一种难得的洞见。

可憾的是,现在那音乐,只存在于我们的心底,都不知道,如何才能在耳边唤起。
聊胜于无,那就想象一下李白所描绘的这个场景吧:

《礼记.乐记》注释(1)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

一个显然的物理化的描述出来的流程:感于物->心动->形于声->声相应而变而成音->遵照音而让其他发音物体包括声带和乐器都动起来,而产生最终的乐。
物,指一切可构成你的对象的东西,因此并非仅指物体。
心,指作为主体的自我。
动,相对静。
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声音。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