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认知-心理

人类面对存在

首先是有存在在那里。
对于那个存在,我们经由种群与个体的历史而拥有一些经验。
我们的经验告诉自己,这个宇宙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对这个宇宙的感知,如果把这本身看作是一个宇宙事件的话,该事件就一直是处于生发的进程中。
这,就是我们主要的处境。

这个处境的要点是,我们对那个存在的感知、认知、思想、...不管如何说,都属于那个生发中的事件进程。
关于那个事件进程的趋向,存在多种的说法,但不同说法之间的差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的相同的地方:都是以推进该进程为趋向。
那么推进该进程意味着什么呢?

性,何以有可能损害尊严?

性,何以有可能损害尊严?
更现象地说,性,何以有可能导致精神疾患?
这个问题不记得有任何人讨论过。
我觉得这是一个关键,用于理解性与其他生理欲望的本质不同。

先提出几点线索。
性方面的脱离常态的问题,是癔症,甚至是很多精神性疾病的起源。
我们常常看到什么精神病人裸体在大街行走之类的报道,一类精神病人发病的一个通例,就是脱衣服;很大一部分癔症患者,都有性方面的特别遭遇...所有这些,都暗示着,性,对于人而言,是一个牵涉很深很广的部分。

性,固然是属于最基本的生命属性,但也是少数被带入精神领域、并伴随精神发展的生命属性之一。

道德与人生的意义问题的关系

谢谢guo提供的关于电视真人秀节目《完美假期》的材料,使得我联想到这个问题。

完美假期,是一个设计性强烈的实验,可以说,在这个实验设计下,已经几乎预先排除了美德自然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这个实验,以其缺失,能够说明的,恰好是德行发生的条件,而无法说明人性善恶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该实验,你要参加,实际上就是相当于事先签署了一个你必须行恶的契约,因为你的目的是预定了的:获奖;你需要采取的行动选择也是预定了的:淘汰其他人。这样一个构架,意味着人的德行自然产生的条件预先就被排除,预先就是缺失的。

卷尾猴的智慧

人的自大从来都是可笑的,刚看了一期央视《人与自然》引进的节目-南美卷尾猴的智慧,令人震惊,片子拍摄了如下行为:

1,似乎是南科罗拉多大学的一个研究人员的几个卷尾猴行为实验:

a)内含蜂蜜的玻璃管开口被塑料膜密封,并被固定在一个大的玻璃器皿里面,旁边是一块天然大石头,和一块稍小的天然燧石,一根带叶的树枝,还有一堆少儿塑料积木。

作为认知功能环节的记忆

下面是关于记忆的一些片断想法,留待此后再给出系统阐述。
——————————————————————
如果时间可以看作是认知的一个维度,那么记忆就是一项基本的主观认知功能。
但相比于视觉与听觉,记忆是处于下游的认知处理环节的功能。

记忆与自我

1,真实自我感是基于全部过去记忆的。

离开世俗和宗教的第一步

就是哲学。
一个哲学的典范,就是《柏拉图对话录.斐多篇》。
因此,下面的问题,都是基于仔细地分析《柏拉图对话录.斐多篇》来做讨论。

1,所谓哲学,我用来指特定的思想范畴,包括相应的能力和方式,是从世俗和宗教的夹缝里面挤出来的。当然,从发生历史的角度看,很难说宗教必然会先于哲学,但考虑到人类的恐惧很可能先于自信,所以还是可以大体有把握地说,哲学不大可能先于宗教。
世俗,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层面,因此,我只需要说,离开世俗与宗教,人类迈出的第一步会是什么?其实就是我所指的哲学。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