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意

驳斥方舟子的《为什么说中医不是科学?》

中医是否科学本来就是中文论坛的一个月经话题,不过最近方舟子和一个保健医生等人做出网络签名的大炒作,要全盘打倒中医,还是令人意外,因此见到下面这篇“檄文”,忍不住逐段予以驳斥。
————————
为什么说中医不是科学?

·方舟子·

[方的题目劈头就问“为什么说中医不是科学?”,如果你被吊起胃口,一心想知道为什么不是的道理,且慢,他还要反复说三遍:中医不是科学,中医不是科学,中医不是科学。]

1955年成立的中医研究院在去年11月改名为中医科学研究院,特地加了
“科学”两个字,据称这表明结束了多年来中医是否是科学的争论。如果靠

呕吐

不得不说,人是个奇妙的东西。
今天有朋友来,一起吃涮羊肉。我一般的原则是吃素,偶尔不经意会吃点点肉。今天就吃了几块羊肉。之后胃里面一直难受,忍受了好几个小时,终于在上厕所的时候,全部吐了出来。
长这么大,这是记忆里面的第一次呕吐,所以忍受的时候,一直在想像该如何吐出来。上厕所的时候,从胸腹部一直到咽喉,整个对应肠胃道食道的地方突然发热,很像是一个逆嗝,感觉到胃的抽搐和咽喉食道的扩张,胃内容物就喷涌而出,连吐了4~5次,全身汗出,双手臂发麻,然后立刻神清气爽。随后自行清理秽物,包括用双手捧入下水道冲走,一点都不觉得难受。

阴阳应象大论

__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第5篇__

阴阳,是内经殊为关键的一个概念。在现代,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呢?阴阳应象大论给出了极好的线索,或者说,该篇为我们示范了如何在对症状的理解当中使用阴阳这一对称的范畴。因此在本篇,我们应该是反过来读,即问题不在于什么是阴阳,而在于什么类型的症状群是被定义为一对阴阳以描述其相互关联。

首先,“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给予__阴阳__这对范畴定调。
然后给出作为一种“元描述”的阴阳:
|>

素问 wrote:
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决气

灵枢第30.决气

在本神篇里,气是作为具象的质地而提出的。如果要被我们接触到,也就是说,从仍然带有抽象性质的一个范畴,变成为更加具体的可观察的对象,则有6个途径,就是: 精、气、津、液、血、脉。

在内经里,同一个词汇,常常会根据具体的语境,而指称为处于不同抽象程度的对象,例如本神篇里面的气,和“精气津液血脉”当中的气,即是处于不同的抽象层面的对象,因此黄帝自己就说:“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

本神

灵枢.第8.本神

本篇首先一口气界定了13个概念,几乎就构成了一个形而上层面的完整意义上的人,而这样的一个人的概念,则是西方古希腊传统的思想未曾有过的1
这13个概念是: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

它们以一种Euclid公理的叙述风格如此定义: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而(有)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因思而远慕谓之虑

  1. 1. 古希腊自然观

激素系统

内分泌系统的更为合适的名称,应该是激素系统,即合成并分泌激素,同时也可能接受激素作用的生理系统。因为激素是一个相对而言在化学的层面上比较好明确的概念,而内分泌则更难以严格化。
西医走向中医的主要途径,是基于神经-激素-体液-免疫-循环这个超系统的研究。或者这么说,生理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局域的,例如各脏器,以及基于脏器的系统;另一个是全域的,就是分别基于神经,激素,体液,免疫,循环,以及它们联合的超系统。那么,西医必须走向全域的研究,而不是目前流行的走向基因的研究,才能最终走向更高抽象层面的中医类型的科学形态。
解剖和结构上已经明确的激素系统组成部分: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