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病理学.1

层次结构

一旦我们认识到基因对于整个生命的意义,以下的观念就很自然了:

“疾病是体内细胞变异的表象,细胞变异是细胞内基因受损的表象”,因此,一切疾病都可以被认为是基因病。

但是,这个观念只涉及到事情的一少部分。
那就是,这个表述图像的因果链是破碎的。
何以故?
说到底,所谓基因,只是人体的信息载体,在人这个生命体制当中,信息,只是一个环节,尽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绝对不是整个生命体制当中,所有因果链的头端。

病理学

现代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本身,决定了,其未知远比已知更为重要。
所以,这里我更关注的是,在已知的边界,从方法论的角度,来探讨未知的可能性问题。

分子、细胞层次:

* 基因
* 细胞信号系统,细胞组织损伤和修复,细胞适应
* 细胞生命周期
* 毒性,自由基
在这个部分,主要讨论【还原论的问题】。

基本疾病过程:

* 水、电解质代谢
* 酸碱平衡
*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缺氧
* 发热,炎症
* 各个层次的应激反应
* 休克
* 肿瘤
在这个部分,主要讨论【系统的现象与系统的调节】这两者的关系的问题。

器官层次:

* 神经系统
* 心血管系统
* 呼吸系统

医学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简直就不是问题,因为很简单,生了病,就需要医生了啊!医学的目的就是治病。
但是,什么是病呢?这个也不是问题,正常的生理功能出现障碍,就是病啊!
一旦正常生理功能出现障碍,就需要依靠医学使其恢复正常,就这么简单。
且慢,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为何会出现障碍?我们总能够通过医学恢复正常吗?
这两个问题就不简单了,现代医学对绝大多数这种问题,都还给不出翔实的答案。很简单做个统计,拿一本典型的默克诊疗手册,就可以看到里面有多大比例的疾病,是病理不明,和预后不良的。
也因此,医学的目的还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地加以省视。

慈悲

何谓慈悲?如果你能活到200岁,你就知道了。莽莽众生,脆弱水沫。
何以故?活到200岁,任谁,都知道如何鸟瞰了,鸟瞰熙熙攘攘来来去去之人群,而慈悲,就是因鸟瞰而生的基本态度。
常人很难体会这一感知:与你同一历史社会感受到人都已离开,这个世界又来了一批仍将离去的人们。慈悲,是此时你唯一正当的态度。
慈悲

从中医到东西之异同与未来

整理下今天下午,在上海聚会中,我所作的一个关于东西文化之同异的阐述,概要如下:

所谓中医,本质上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唯象理论,比较物理 学当中热力学唯象理论,例如温度的概念,这种唯象的思维方式,在西方科学中同样可以发生。因此,中医之所以难以被现代人领会,正是由于它的这种唯象层面的 高度抽象性。考虑到现代西方医学,或者说生物学,相较于同时代的物理数学,其抽象程度是非常低级的,所以,我们还不能指望现有的西方医学,能够直接和传统 中医学产生接触的界面,还得等待我们基于细胞逐步抽象出多层次的抽象概念,才可能走向中医对生命的抽象把握。

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偶然看到爱因斯坦和邦伽雷的两句话,想到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信息不是知识。
邦伽雷说,逻辑只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才是创造的工具。
因为前几天在那个“一段MSN记录”的帖子里面,看到有人有这么一个意图:全部的信息+逻辑=真理。一联想,然后我才顿悟,还有更深奥微妙的问题是我还没有足够预计到的。那就是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唉,写那个帖子时,我太情绪化了,以至于我只能提醒对方“动脑子”,其实,那个提醒是基本无效的。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