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

引力场作为人的生理环境因素

2个方面:
1.生物力学
2.定向感知
常见姿态下全身的应力状态是基本背景--分为肌肉骨骼和内部器官两方面;也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方面。
所谓放松,首先是肌肉-神经应激状态的调整,进而由姿态调整而改变应力状态。然后是意念层面的,最深入的则是内脏层面的调节。
定向感知是形意功夫非常关键的因素,而形意功夫则是动功的一个核心手段。

胎与息

道藏里有所谓《诸真圣 胎神用诀》,含28则短文,都是托名历史上或传说中有名的所谓真人仙人作为作者的。单纯从用词看,感觉上为唐宋文字,糅杂佛语。
这28则短文从内容上看还是比较一致的,入手,路经,都是类同的。其共同的特点是,直截了当,大道平易。
不过世间常态是,简易的东西反倒是不容易被人咬住实作的。
所谓胎和息,是这些短文的着眼点。胎,是无中生有的东西,说它无,是因为常人生理上确实无此东西;说它有,是因为既有之后,在比较高的生理层面上,确实建立起了一个由心理出发的多通道的调节中心。
这个东西当然可以有多样的描述方式,因为不同的背景下,是可以做类似的事情的,差别只是在于可把握性上。

本底与气兴

那倚赖气兴的收纳到本底,是基本的进步问题。
关键的转机,在哪里?
由意念而起行动,赤子能为。

自我可以如何

检视这个所有
它全部可能的成就
伺候着,这个宇宙秘密
是此刻不能眨眼的理由

人,如此地活动着,怎么可能贴近,落实,以至于直接就是化身为宇宙之秘密中枢呢?
一个人的活动,是什么样的呢?所谓反观,第一步的目的,就是要找到这个答案:
从自己,从他人,从过去,从将来.物我的观照.
一个人的活动,在自己身上发生着,要被自己看到,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这个所谓看到,绝不是你可以在日记里面写出来的那些,甚至也不是你在冥然自照时所抓获的那些自我片断.
这个看到,
如此的活动,并不是多大的问题,因为所有的那些活动,都可以做到不妨碍这个自我生息不止的内在工作.
这正是我们第一步需要达到的位置:让所有那些活动当中的正当者,在自我持续的内部工作的时程当中附带完成.

学术与修习从哪里开始分歧?

学术的味道,可以用“皓首穷经”这个词来表达一二。
修习的味道呢,“如是如来”。
学术的目的,是知识,一种眼前可被叙述的对象。追求这个知识的广大,精细,和深入,是这条路恒久不变的方向。
修习的目的,是实证,一个基于自我体证的过程。不懈地收获实证的内涵和境界,构成人类本质进步的脚印。
更加彻底地说,知识,是初步的原料,其内化或布施于自我,可收获实证;而修习呢,实际上也还是从知识之观起步的。
那么这两者何以在现实世界出现极大之分歧呢?
站在历史外面来看,是人类智慧的不足,自然地要求暂时分工。
站在我们自身来看,简要而言之,就是求知者的根性不足

如何理解中医理论的发生途径?

乾隆年间,徐灵胎在他的《医学源流论.自叙》当中说,“古圣人之治病也,通于天地之故,究乎性命之源,经络脏腑,气血骨脉,洞然如见,然后察其受病之由,用药以驱除而调剂之。”
这还是一个过于简略的描述,但却是整个传统里面对于中医理论之发生的基本观念,今天我们可以说,是一个基于内证的科学途径。
何谓内证?这个复杂的问题可以尝试通过一个稳妥的途径来获得解析,例如,就考虑徐灵胎本人的认知途径。
徐首先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元气,他把这个概念放在一个生命最基本的层面上。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